实施新的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是: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所以必须对不符合目标要求的教学观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改变或革新,使之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目标的达成。通过通识培训,我认为教改是新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关键,下面谈四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行指教。 一、改变教学观念,奠定教改的思想基础,顺利推进新课程实施。 传统的教学观----教师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的接收者;教材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政府和专家学者就可决定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需操心过问,不管各地学生如何,教师照教材教就对……以上种种观念,忽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忽视了发展学生潜力特别是自学的潜力,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生动丰富的社会客观需要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种种弊端,其中最突出的后患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严重缺乏,不利于我国发展核心竞争力。所以教学观念改变势在必行。新的教学观念我想应包含:科学,民主,开放,发展,互动等基本思想。时不待我,新的观念一旦确立,就要付诸行动。如在落实互动新观念的时候要革除满堂灌等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或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教学内容紧扣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做好新课的各种预习、补缺工作,为互动作知识等方面的准备。 实施新课程的目标要达成,必须实行教改,而改变观念是教改的思想基础。 二、革除师道尊严的不民主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在我国教育界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在古训中一方面体现了尊师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师生不平等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师生关系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师道尊严的阴影,如板着脸孔,不拘言笑,似乎是标准的教师脸谱,另外很多教师听不得学生的不同意见,放不下教训人的架子,不能尊重学生人格等等。凡以种种为师生交流竖起了一道冷冰冰的屏障。发挥不了"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效应了,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缺乏老师的激励和真情关怀,少了心灵的感动,思想自然不活跃,提问缺乏动力,发展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不到好的培养。实施新课程应革除师道尊严的思想,改革师生不平等的关系,加快建设平等、民主、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起文明的表率,彻底放下"教师爷"的架子去关爱学生,平等待生,宽以待生,真情待生,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不懈地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发言、提问,欢迎不同想法的发表,对有独特见解或合理成份的答案及时予以肯定,努力创造师生平等关系。学术民主,真理第一有利于激励学生敢发言、敢思考的良好氛围。新的课程不仅是教材的改变,它要取得成功,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新教材的使用提供情感前提。 三、改革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目的重要的一点是十分重视学生参与学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原有思维逻辑、认识水平上激活和重构,并且渗透着他们的意志,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结果,基本上没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必然要实施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象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 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各学科的学法指导。如在数学科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定义、定理、公式的文字表述,探究其外延内涵,较全面地理解,为牢固记忆,灵活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四、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为今全面发展所用。 当今时代,信息爆作周期明显缩短,知识是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也学不完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面对新的情况,旧教材力求把人类全部知识囊括在内,传授给学生的作法,既不可能也不合时宜。实施新课程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在合理科学选择使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发展需要选择好学科最基本、最基础、最关键、最贴近学生情感和发展进行教学。其次,改革教学内容应坚决克服传统唯教材是瞻的思想,做到课本上有的不一定全教,课本上没有的不一定不教。其三,教学内容改革紧密有机结合学校所在区的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学业进步的需要,让学生学到有特色的内容,为以后施展才华,服务家乡,做好准备。最后教学内容改革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形成教师和学生及时收集学科知识相关信息,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要求,筛选应用新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内容的新鲜感,实用性和趣味性。改革教学内容,目的是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总之,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动力,是实施新课程成功的关键。让我们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育人目标,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大胆改革。 Tags:浅谈,课改,新课程,课程,实施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