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发散性思维

日期:2005-11-1 20:42 阅读:

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发散性思维

      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发散性思维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表明,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发展性思维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如何利用发散性思维,本人是这样做的.

 一 、已知条件的发散 学生通过对题目含义的不同角度理解,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再从不同角度补上不同的条件然后解答.如:学习《年、月、日》后,有一 道这样的思考题:华强妈妈是医生,在抗击非典时期,为了救助他人的生命,妈妈不能回家,三个月后,妈妈回来了,请你算一 算华强妈妈一 共离开家多少天?邻近三个月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①今年2003年不是闰年,二月是28天.若是一 月、二月、三月则是31+28+31;②二月、三月、四月则为28+31+30;③三月、四月、五月则为31+30+31;④四月、五月、六月则为30+31+30.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二、问题的发散. 在补充不同问题的练习中,得出不同的解答,从而使思维得到发散.如:数学第六册的练习:工地上需要用水泥3500吨,每袋水泥重50千克,一 辆小车每次可运7袋,一 辆小卡车每次可运10袋,你能提什么问题?学生开始提问;①小车几可运完?3500÷(50×7)=10次.②小车和小卡车一 共运几次?3500÷(50×10)=7次.③小车和小卡车一 共运几次?3500÷(50×10+50×7)≈5次.④单独运完,小卡车比小车少运几次?3500÷(50×7)-3500÷(50×7)=3次.

 三、答案的发散. 所谓的答案发散是指一 题有多种答案,甚至有无数个解答结果,而且有的题在解答过程中学生还能总结出解题规律.如:50个同学去划船,有两种租金的船.一 种坐6人,每条租金8元,一 种坐4人,每条租金6元,请你设计几个租船方案,哪一 个方案比较合理?答案显然是不唯一 的.

四、解法的发散. 在教学中,本人激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从多角度、高层次、多方位 进行大胆尝试、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用同一 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样思路更开阔、活跃,更富创造性.如:学生学了除数是一 位数的除法后计算96÷4,按常规是十位上的9,也就是90除以4,商在十位上是2,然后用十位上剩下的1即10和个位上的6组合为16再除以4得4;我启发学生求异.学生一 :先用40除以4得10,再用56除以4得14,合起来是24;学生二:先用16除以4 得4,再用80除以4得20,合起来是24.

总之,发散性思维是一 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造.因此,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求异创新,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Tags:何在,教学,利用,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