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探究“读写”内涵 寻求“创新”之路

日期:2005-10-21 12:38 阅读:

作者姓名:贺继红

工作单位:湖北省当阳市玉阳中学

邮编:444100

电话:13508606482

探究“读写”内涵   寻求“创新”之路

 

                   ——当阳市玉阳中学“初中数学读写与创新”实验阶段性总结

 

湖北省当阳市玉阳中学   贺继红

 

        当阳市玉阳中学是一所城镇初级中学,2002年,我校申请了“初中数学读写创新”实验,并很快在宜昌市教研中心立项,自此我校正式开始了“读写创新”实验研究,并确立了以贺继红老师、张冬梅老师、朱婷老师、万凤兰老师以及罗朝阳老师为中心的实验课题组,定好了实验班级。二年来,我们以引导学生读写为切入点,以现实背景应用为突破口,以改进教学模式为核心,以探究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初步形成了一条适合我校实情的“读写创新”模式。

         一、加强实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验的组织者,立项之后,我们组织了实验教师学习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手册》、《数学新课程标准》等大量理论知识。作了大量的笔记,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组织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的禅述,目标解读和课程实施建议;反复研究了前段时间我校进行的“数学目标及其评价教学”的精神意义;研讨了陈作民老师对“读写创新”的定位。通过学习,老师们一致认为,“读写与创新”实验首先要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因此理论的建立必定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围绕课题研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我们都要确定一个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评议、讨论以达共识,同时,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次实验研究课,以此检验实验研究效果(课堂教学方面)。每学期我们互相听课、评课,而且大胆地走出去引进来,到各兄弟学校学习好的经验,把教研室的专家请到学校进行指导,不断充实实验教师的素质。

        二、认真分析学情,确定研究方向

        玉阳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当阳城区,环境优越,经济条件尚可,但是学生的娇气严重,学习习惯较差,且存在一种厌学的思想,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加重加剧,一部分学生以升一中为自己的理想,而另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自主学习探究的少,学习中迫切需要创新,只有改革才能给学生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把教学还给学生,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新理念,也才能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这种形式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读写与创新”实验的立项正好得以解决这此问题。于是,经过课题组的研究和讨论,并向学校请示在每个年级确定了2位实验教师分担班级工作,具体如下表:

          其中,20019~20021月,贺继红老师负责收集整理个案,构建读写创新枢架。20021~20027月,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尝试运用;20029~20037月,由张冬梅老师负责交流实验心得。并于20039月在全校全面铺开这次实验。

        建立了一套实验程序,二年来,实验组老师们的研究课深得学校同行们的好评。

        三、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形成“读写创新”课堂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实施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数学真正成为“活动的数学”。

        ⑴让学生自由展示,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

        学生课堂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以前主要是提问、发言,但这种形式显然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为了改变这种少数尖子生唱主角的局面,我们设计在教学的关键处、重点处,设计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环节,这样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自由发挥,学生也在合作交流中消除了畏惧心理,大胆地把交流的心得,展示给全班,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弦切角》一节时,在学生已有“圆周角”知识的情形下,启发学生用“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方法来探究“弦切角定理”的发现与证明,经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作总结发言。学生们在课堂上马上投入热烈的讨论与积极的准备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全班每位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全面发展。

        ⑵互相启发,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初中学生的学习已由依赖性转向自主型,它标志着学生已具有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潜能,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和实现自我的愿望,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顺利进行数学读写活动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实验中,从初一开始利用课堂进行“数学自学”指导,自学的过程就是读写的过程,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课外的知识衔接起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另外教师适当地“导学”可以达到运用、质疑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的作用如何呢?引入——启发——导读——实验——质疑——小结。这是实验的一般过程,教师将课堂教学赋予新的内涵,那就是教学内容的典型性、概括性和新颖性。

        把知识的教学设计成问题的发生、发现、创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践中去发展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理公理(一)时,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ABC,然后,另画一个△A''B''C'',使A''B''=AB,∠B''=BB''C''=BC,并剪下△A''B''C'',叠放在△ABC上,让学生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⑶加强学生中的合作交流,进行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夸夸其谈,而应该将时间还给学生,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解决某个 数学问题之后,人与人之间,组与组之间就学习方法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依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全班进行同一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活动,必将扼杀一部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扼杀学生具有的那种合作意识和探索真知的科学精神。例如在学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引导学生学习,先出示问题情景:某省将地处AB两地的两所大学合并成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了方便AB两地师生的交往,学校准备在相距2千米AB两地之间修筑一条笔直公路,经测量在A的偏东60°方位,B山西偏北45°方位的C处有一半径为0.7千米的公园,问公路是否穿过公园。

        问题出示后,学生便有了讨论的东西,学生有的绘图,有的标数据,有的构思,问题很快在合作中解决了,合作的功效也很快显示出来,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小组的成员从不同方面获得收获。

        四、实验成效,注重档案的收集

       通过实验 ⑴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我校教师现在都清醒地认识到,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真正面向全体 学生,教学中注意了防止“一刀切”“满堂灌”的形式,课余杜绝了“擂”学生的方式,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舒心。

        ⑵实验中课题组的建设不断加强,每位实验老师把“读写创新”实验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收益扉浅,如张冬梅老师坚持让学生写数学笔记,体现了“写”的特点;万凤兰老师在课堂上同学生情感交流,活用了“导读”的过程;贺继红老师坚持让学生办数学手抄报,体现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特点;罗朝阳老师将网络知识与新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他的班内学生个个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还有……

        ⑶二年来,我们的实验教师在各级优质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还有几位教师参与了市创新教学大展示活动,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在当阳市、宜昌市都有获奖,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大面积提高。

        五、实验中的体会,不断完善实验过程

        ⑴通过二年的实验证明“读写创新”的思路是正确的,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有了实际的效果,我们一定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务实教研,扎扎实实地搞好“读写创新”研究,使实验不流于形式。

        ⑵“读写创新”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时间较多,学生必须有较强的自觉性,但由于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个别学生自觉性差,自学过程落实不够好,合作交流有一定的形式主义,效果不是很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些方面,要对学生多辅导,多谈心,多沟通。

        ⑶如何将实验的研究成果与中考指挥棒联系起来,目前由于中考还是分数第一,素质第二,不可避免存在教学中“擂”出的学生成绩高于“实验”学生的成绩,但是近几年市教研中心陈作民老师经常强调要调整中考命题的方向,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实验”学生的中考成绩一定会大大高于“擂”出的学生的成绩。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在宜昌市、当阳市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协助下,通过实验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玉阳中学的数学“读写创新”实验在下一阶段将会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实验之花将遍布玉阳中学的每个角落。

 

 

 

 

                                            当阳市玉阳中学实验课组  贺继红

                                                      

Tags:探究,读写,内涵,寻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