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活动课”要“动”起来

日期:2005-8-18 10:03 作者:zhuhaiyun123 阅读:
 

“活动课”要“动”起来

   “活动课”的特征大概有以下三点:一是“活”,即形式活;二是“动”,强调要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全体学生投身于语文实践;三是“课”,指活动课要有别于一般的游戏,要设定明确的目标,选好相应的活动内容,设计完善的程序和实施方法。

  活动课作为小学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其重要意义,它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认为“活动课”要“动”起来。“动”是活动课的关键,因为只有“动”起来,才能“活”起来,“活”起来了,学习兴趣也就体现出来了,有了高涨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

  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围绕一个“动”字。活动内容本身要适合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可略低于学生现有的平均认知水平,以便让中下生“动”起来而不觉得太难。活动内容本身要有趣味性,可以说,趣味性决定了“动”的深度(学生以多大的热情参与)和广度(参与“动”的面广不广)。

  “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口动、手动、脑动、情动。(“情”指的是情感、情绪。)因此,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各种形式、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围绕一个“动”字做文章。形式要生动活泼,课型符合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可以是游戏、专题讲座、专项训练、竞赛、实践应用、动手操作等。方法要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教学民主。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情,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常用的方法有: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自学式等。考虑和选择活动形式、教学方法的主题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要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还必须充分发挥老师的组织和调控作用。老师是活动课的导演、组织者,学生情绪调控者,同时,又是一个活动的参与者。老师要通过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的情绪,通过情绪来调控学生。老师还必须多用激发、鼓励的语言来调控学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动”的质量,活动课才能“动”起来,“活”起来。

 

 

 

 

 

 

 

Tags:活动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