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谈谈数学新教材的人性化设计

日期:2004-9-7 17:05 阅读:

         

        ——谈谈数学新教材的人性化设计

 

内容提要:课程改革的号角已吹响,北师大的实验教材也已新鲜出炉。本文就以新教材的编排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新教材以人为本:一、取材于生活,使学生乐于接受;二、符合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需要;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使教育更加人性化,使教育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北师大的实验教材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取材于生活,使学生乐于接受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也体现于、作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联系到这些数学实际,抽象的数学就具体化了,会使人兴趣盎然,数学不再枯燥和难学了。

1、从整体的编排看:每章前都精心设计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序言,每个序言中都提出了一个有很强现实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在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序言是“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找到许许多多图形,它们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下面的照片是城市一角的街景,你能从中发现哪熟悉的图形?‘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建筑物时,看到的图形一样吗?”密切联系了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还增加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削减了无实用价值的内容。如在第七册增加了《可能性》、《有趣的七巧板》、《从不方向看》大众化的数学知识。

2、从细微处看:每个概念、法则、公式的引入也都是从生活中的事物或活动中来,如《认识更大的数》,让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从而确立大数的概念;教材中的习题更多的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减少了一些纯粹的计算和证明;一些课题的表述更生活化,如《月球上有水吗》、《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转盘游戏》等,“读一读”中出现了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如《使用电脑时怎样判断自己的坐姿是否正确》、《“瞎转圈”的道理》等。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为人类服务的。   

 

二、符合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需要

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有学者将人文素养概括为四种情结和能力:一是具有“交流”的情结和能力; 二是具有“继承”和“超越”的情结和能力,具体体现为对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超越;三是具有“批评”的情结和能力; 四是具有“创新”的情结和能力。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教材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如"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方式,去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描述概念、总结学习内容等。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去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新教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且重视给学生合作的空间。如:《转盘游戏》设计了分小组进行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根据“问题串”在组内进行‘议一议’。像这样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方式更为重要,新教材增加了自主的、探索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2、给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开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在新教材中,总会给学生提供一幅图,让学生发挥想像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情境,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寻找数学问题。质疑的提问不同于“定向回答”的设问,问题不是预先定向的,而是必须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发现”的。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为我们设计了许许多多这方面的问题,如试一试、练一练中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等,这为同学们质疑问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习和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我们数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为此,新教材中突出地编排了调查报告、实地测查等实践内容,以及每学期安排一次研究性学习,像“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这一内容是全新的,又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习题有许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题目,如在总复习中有一道环保的题目“有资料表明,一粒废旧的纽扣电池大约会污染60万升的水,如果你们学校的每个同学都丢弃一粒纽扣电池,大约会污染多少升水?”

新教材就是在每一个小小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

3、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新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多样化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等。在教材中,很多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想一些新奇的答案,在无形中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而直觉思维是创造的种子。另外这套新教材有许多内容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设置了广阔的空间。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习题:用圆和你所熟悉的图形拼一个漂亮的图案。  

 

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尊重学生,就要承认和接受他们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差异,不能强求一致。新教材中复习题分A、B、C组进行编排,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本中引入知识的问题串的问题都是分层次的。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有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读一读" 栏目提供了包括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给这些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教材中的习题分为两类:"练一练"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熟悉与巩固新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或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属于基本要求;"试一试"则仅仅面向有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以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有关知识与方法,属于高要求,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去完成它们。

2、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依据螺旋上升的原则

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呈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对数的学习,由小学的正数,初一的有理数,再到无理数和实数不是集中学完,而是分几个阶段。对平面图形的学习也是如此,从线到三角形再到四边形、圆。重要的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和证明意识、空间观念等,也是层层渗透,逐步提高。

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教材从“做一做”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获得感知上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想一想”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维的能力;从“猜一猜”中,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大胆设想、研究质疑的精神;从“议一议”中营造学生的交流合作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情商。每一课新知识导入时创设的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Tags:谈谈,数学,新教材,教材,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