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宰相张居正,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十二岁时即参加荆州府的应试,并以立地交卷、文采横溢的文章博得试官的一致喝彩,从此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会事陈束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是时,正值湖广巡抚顾玉麟来武汉巡游,陈束兴冲冲地把张居正的试卷拿给顾看,顾看后,也称赞张是个人才。陈束以为录取张居正当无问题。不料,顾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陈束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吾观其文采志向,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使他清醒,促其发奋图强。”这里,我们不能不说顾玉麟在选人用人尤其是培养人才上有远见卓识。在顾看来,一个有远大前途和雄心壮志的人,应该能够经受住“落第”这种暂时的挫折。而且,让他的发展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顺利的境地,他就会知道要真正干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得到磨练。张居正后来之成为中兴明朝的一代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匡正时弊,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精神,不能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 人生挫折难免,源于生活中的矛盾难免。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总有其局限性,对客观世界的矛盾,又总是处在一种知之甚少、不知者甚多的状态中。况且,认识到了的事物也不一定就能处理好。所以,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路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挫折总是要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因而我们要尽量减少挫折的出现。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理得好,它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契机,通过解析疑团,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也给事物的发展带来转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古训,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得与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体现着人类命运遭际中的互补规律。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开口“栽了”,闭口“惨了”,看破“红尘”者,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往受阻更拼搏,跌倒即奋起,绝不服输,绝不畏缩不前。鲁迅认为:“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的人生才能称为丰富。 缺乏挫折耐性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某个断面、某个阶段甚至某件事看成是人生的全部;把人生的某个瞬间,视为生命的永恒。有的人习惯于让人生的价值一次性“支付”,一次重大的挫折,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倍感人生无望,痛不欲生,意志消沉,把人生拥有的无数个机会看成只有一次,认为一次失败,机会的大门就再也不会对自己敞开。这里,比较现实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十几年的拼搏到了最后结果的时候了,中榜者欢天喜地,而落榜者则愁容惨淡,有的慨叹命运的不公,有的感到前途无望。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劝他看一看张居正落第的故事。 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顽强的精神使他拥有大无畏的勇气,决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这手杖成了巴尔扎克坚定的人生信念的象征,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威力。年轻的朋友,你不应该拥有一根“精神手杖”吗 Tags:精神,手杖,课文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