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教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从未离开过家更未体味过思乡之苦。加之学生语文理解能力较差,对于年代久远诗歌理解起来更为... 图片详情: 篇2:小学六年级语文(上)3《古诗词三首》练习题(有答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3《古诗词三首》练习题(有答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古诗词三首》练习题。我能写好字。默写。《宿建德江》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 。下列加点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烟渚 (zhǔ) 宿建德江(sù) B、野旷(kuàng) 遮山(zhē)吹散(sǎn) 惊鹊(què) D、蛙声(wā) 忽见(xiàn)看拼音,写词语。rì mù mò shǐ xǐ què chán míngwā shēng... 图片详情: 篇3:统编版语文三上4.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三上4.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练习(含答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山行》一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一句诗是( )A.远上寒山石径斜 B.白云生处有人家C.停车坐爱枫林晚 D.霜叶红于二月花2.与诗人杜牧合称“小李杜”的诗人是( )A.李商隐 B.李白 C.李贺 D.李煜3.对《山行》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B.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 ( http: / / www.2... 图片详情: 篇4: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默写-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含答案)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默写-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含答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七年级下册第5首木兰诗1. 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书十二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替爷征。(4)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6)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 图片详情: 篇5: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有答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有答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七年级上册第1首观沧海1. 直接型默写(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2. 理解型默写《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首... 图片详情: 篇6:统编版语文五上12.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作业(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五上12.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作业(含答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五上12.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2.“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但”的意思是( )A.但是 B.只 C.可是 D.所以3.以下词句中的“生气”跟“九州生气恃风雷”中的“生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老师的脸色很难看,可能又跟谁生气了。B.爸爸惹妈妈生气了C.她那么长时间都没有写完作业,真让人生气。D.窗台上的花在阳光... 图片详情: 篇7:统编版语文六上18.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作业(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六上18.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作业(含答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8.古诗三首 课堂通行同步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诗句和作者出处不是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长卿《浪淘沙》B.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2.下面关于《江南春》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的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红绿交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B.“绿映红”的“映”字,从视觉上突... 图片详情: 篇8: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名师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名师教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夜上受降城闻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并结合注释,学生能够说出本诗大意。2.借助诗人背景资料及练笔等活动,学生能进一步走进作者,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3.通过赏析与比较阅读,学生能说出“情景交融”“正面表达”等表达技巧的妙处并熟读成诵。【教学重点】1. 借助诗人背景资料及练笔等活动,学生能进一步走进作者,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2. 通过赏析活动,学生能说出“情景交融”“正面表达”等表达技巧的妙处并熟读成诵。【教学难点】通过赏析活动,学生能说出“情景交融”“正面表达”等表达技巧的妙处。【教学方法】赏读法 批注法 读写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了解边... 图片详情: 篇9:统编版语文二上19.古诗二首教案设计(两课时)统编版语文二上19.古诗二首教案设计(两课时)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9.古诗二首教案设计(两课时)课题 19古诗二首课型 新授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共2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而识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学习独立识字”,重点在“知”“懂”“会”上。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从阅读5的表述来看,在低年级阅读故事和诗歌,主要不是培养阅读能力,而重在阅读过程的展示,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 图片详情: 篇10:部编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七上古诗文阅读理解部编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七上古诗文阅读理解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理解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试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20篇)。做到会背诵、会... 图片详情: 篇11:七上【课外古诗词曲】夜上受降城闻笛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七上【课外古诗词曲】夜上受降城闻笛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原文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二、注释《夜上受降城闻笛》:选自《李益诗注》。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芦管:笛子。一作“芦笛”。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尽:全。三、作者简介李益(公元748-约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zān... 图片详情: 篇12: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汇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汇编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汇编0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01 观 沧 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 图片详情: Tags:语文,人教,古诗,精选,12篇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