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合作与中华经济发展分析

日期:2009-4-14 11:01 阅读:

       内容摘要:高等教育对现代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两岸四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互补性和可行性强,加强高等教育合作,对两岸四地均有益处,最终有利于促进中华区域经济的发展。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合作,可以从民间到政府,行动到制度等全方位进行。


Analysis on four districts of Cross-straits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HuaQiao University, Fujian quanzhou,362011,China)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key function for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modern national economy, four districts of Cross-Straits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ing can benefit each other and feasibility。 Enhance the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all beneficial to four districts of Cross-straits, in end benefit to promote China district economy. four districts of Cross- the straits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can completely cooperate from the act to the system , from folks to the government and so on.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
Key-words: four districts of Cross-straits;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Chinese economy; 

一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以人为本”理论(T•W•舒尔茨,1961)[1]阐明了人才对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实践也证实了实施人才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高等教育与经济一直就有着或疏或密的联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经济对劳动力的知识需求极大提高,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联系也日渐密切,英国的新大学运动、美国的赠地法案的颁布实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进入1980-1990年代以来 “知识经济需要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知识并不断有所创新的从业人员;知识经济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极大提高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2],知识经济的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知识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许多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英国等)的高等教育逐步走上了普及化的道路。高等教育也正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需求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许多新型的职业类高等教育机构应运而生,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空前高涨[3]。高等教育对两岸四地经济发展已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而且是最重要的作用之一,笔者已经对这些都已经通过实证模型论证,并建立了数量、质量、产业分布、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系列模型[4][5]。当前,两岸高等教育及区域经济都面临着更加激烈挑战,结合两岸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全面参与世界人才与经济竞争,对中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为政府决策机关制订人才战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最终为实现中华经济及社会的腾飞做出贡献。

二 大中华地区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1 大中华地区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大陆地区到2005年GDP是182321亿(超2.28万亿美元) ,2006年2006年20.9088亿人民币(2.680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人口近13亿,社会从业人员7.6823亿,全社会人均GDP超过1500美元,普通高校1731所,民办高校1187所,成人高校505所,目前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全世界第一,受到高等教育人口0.67945亿,近2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台湾在二战后经历了经济恢复发展阶段(1952-1963),经济“崛起”阶段(1964-1980)。经济的“繁荣”阶段(1981-1999)[6]。2005年GDP为3234.1亿美元,人口2268.9万,社会从业人员1024.0万,人均GDP1.42万美元,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目前共有高校150余所,接受过高等教育者已占总人口的14%。香港地少人多,面积只有1099平方公里 ,人口却有672.49万,2004年香港社会从业人员352.9万人,受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的有19.9%,仅次于美国、加拿大、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经济高度发达,到2005年GDP达13845亿港元(1730亿美元),人均193311港元(2.44万美元)。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管理及发展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称香港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经商环境的地区。2005年澳门地区GDP112亿美元,人口总数44万,社会从业人员22万,人均GDP2. 5万美元,高校12所,近几年受高教育人数不断上升,已经达人口15.4%。

2 大中华地区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前景

美国《商业周刊》早在2002年12月02日报道:人类历史上一个最大经济组合-大中华经济圈正在形成。据《中国财经报》报道,“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的变化,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新的、震撼性的影响。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做出了贡献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目前只占全球GDP的4%,贸易总量只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但国际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把中国经济增量对世界经济增量的比率定在17%-17.5%[7]。梁优彩在《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一文中指出,即使按照最保守的预测,2020年超额完成GDP翻两番的任务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按照低方案预测结果:即2001-20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5%,2010-2020年年均增长7.3%,按照国际上对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中长期预测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1年超过德国晋升到世界第3位,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在2036年前后将超过日本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强国。林毅夫认为,中国只要利用好后发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应该可能再维持20年到3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可能最慢到2030年经济总体规模可能达到美国的水平,以后超过美国[8]。在过去四年,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从6.9%上升至9.6%,超过日本,贸易总量将超过日本近一倍。在采购能力方面,达到美国三分之二水平。在高等教育方面,仅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大学生在校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大陆的毛入学率已经达20%以上,台湾、香港、澳门都早已超过,高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大陆大学毛入学率从目前的21%会升到40~45%左右[9],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难事,两岸四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总量和拥有总量将超过美国。

三 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合作的必要性

1大学生就业问题两岸四地面临的难题之一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大陆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2006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形势更显严峻。近日,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显示,截止到2006年5月全国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仅为49.81%,而北京高校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达到了60.37%。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教育部统计,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年34万人,2002年37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人,2006年接近百万大关[10]。近日一项调查发现,台湾大学生毕业一年后,平均就业率不到4成,以自然科学类学生最低,只有18%就业。工程类毕业生同样只有20%就业。就业率最高的,是家政和医药卫生类,在6成左右 [11]。澳门大学生就业也面临困难。前些年,香港与内地一样,目前也面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香港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两年,与内地、台湾大学生就业难、待遇走低截然不同,香港的大学毕业生近几年不仅就业率创出新高,月薪也显著提高,无论职位空缺数目和薪酬待遇都有所上升,不少学生还没毕业就已谋到高位。除整体经济向好因素外,香港大学适应市场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指导也功不可没。总体上,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两岸四地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两岸四地还存在失业问题难题,急需要两岸四地合作解决。

2 高等教育合作是四地共同需要

目前,台湾高校生源不足,造成高校资源浪费,也无法提升高校教学及科研水平。近年来台湾大学数量明显成长,许多专科学校纷纷改制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台湾的大学校数高达150余所,录取率逼近八成,部分大专院校已面临招生不足压力,越来越多大专被迫进行二次招生。为满足学校的招生需求,避免发生招生不足问题,部分学校已着手规划向岛外招收国际学生,对象包括东南亚及亚洲日、韩及欧美等国学生。大陆目前高校招生虽不断扩大但仍有很多学生挤不上大学这趟车,台湾许多私立大学都认为,开放台湾的大学赴大陆招生,可以缓解岛内学校招生压力,台湾“教育部”除应奖励补助岛内学校向东南亚等国招生,也应可将大陆招生与大陆学历承认分开评估,开放赴大陆招收学生,这不但解决台湾高校生源不足问题,也可了解大陆的招生市场,更可作为台湾当局承认大陆学历重要的参考依据。吸引内地高材生也是实现香港建设一流高校的重要途径,香港各受政府资助院校都有一流的校舍设备和师资,但学生不是一流的,可以通过招收内地优秀学生来港深造,以最终提高香港高校在世界高校中的地位。目前,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主要有香港大学等8所高校,香港有关部门已表示资助内地优秀学生来港升大学的奖学金计划将继续推行,这有利于推动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质量,使香港有可能成为东亚、亚洲、甚至世界的一个教育培训中心。澳门也开始在内地招生,以解决生源不足等等问题。两岸四地高教合作还有利于四地高教学科建设、教育方式方法改进、科学研究和开发的提升等。

3人才交流是两岸四地民心所向
    台湾有关机构调查显示,目前有近七成受访者不排除前往大陆工作。台湾的人力中介业者--1111人力银行总经理王孝慈说,“大中华区人力资源交流已是趋势”,他希望能凭两岸人才交流合作降低台湾失业率。台湾的人才是大陆目前最需要的人才之一,据估计,目前已有逾100万台湾精英在大陆工作,除台湾企业派驻当地的工作人员外,也不乏有台湾大学生毕业生及其他人士在中国企业中担任要职。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人才畅通流动是董建华、曾荫权提出特区政府要重点做好工作之一。中国著名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前程无忧”在香港发布第一份内地企业聘用香港专才的调查报告指出香港专才是内地企业最乐意聘用的海外人才。由于中国入世和经济持续发展,内地企业对海外专才的需求日增,港人北上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前程无忧”对北京等八个城市五百多个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有62%的企业已聘用了海外专才,其中51%来自香港。为此香港应鼓励富余人才赴大陆就业,这也有利于解决香港失业问题,优化就业结构。香港有人当心人才北上会否造成香港人才流失?香港《大公报》、《香港经济日报》发表社评呼吁“正视及支持港人北上发展” [12]。内地企业来港招才,香港则向外国吸纳专才,反而有助推动香港成为高质素人才汇聚中心。澳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在旅游、葡语教育等方面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加强这方面人才交流。应该说台港澳与内地的人才互动,是一种正常的流动,只要正确引导,人才不仅不会流失,还有利台港澳人才转型。当前中国内地现正面临第三次人才需求高峰,对台港澳以及海外人才需求之殷,超过建国之初和改革开放之初的需求程度,而且内地现在需求的人才类型,恰恰是台港澳人才优势所在,这无疑为台港澳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由于大陆人才总量巨大,质量不断提升,使得台港澳也可以从大陆引进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弥补本地人才的不足。

4 经济互补是两岸四地共同发展需要

目前,大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需要资本、技术和管理,这为台港澳厂商提供了无限商机。近几年台湾经济疲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台湾因结构性失调而造成的经济滑坡。台湾前“行政院长”萧万长强调两岸间的分工整合,成为台湾经济长期发展的正面力量,并重提台湾将以建设“亚太营运中心”为中长期目标。台湾业界认为,若不依托祖国大陆“亚太营运中心”便是空谈。近几年来有大批中国大陆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为内地企业筹集了大量的国际资本,香港作为中国国际资本窗口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为维持珠江三角洲的竞争力领先大陆其它地区,香港和广东省政商筹划一项投资额达十九亿美元的建桥计划,建造一条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大桥,进一步密切香港与内地的铁路和公路联系,以及更方便的过关措施和协调珠三角五大机场服务运作的方式。澳门特区政府确立了“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发挥葡语优势(澳门作为亚洲地区两个继续保留葡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方之一(另一个是东帝汶))及历史传统,作为全球华商打开葡语系国家2亿多人口市场的经贸合作平台。除了与葡语世界的沟通桥梁,澳门还定位为港台及其他地区中小型华商企业经营中国大陆业务的后勤基地。这些都说明,两岸四地经济互补性强,合则机会较多,共同发展是两岸四地多赢的选择。

四 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合作可行性

1 两岸四地共同文化背景

两岸四地民众,同宗同种,具有共同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绝大多数民众认同属一个中华整体,中华儿女用一种更令人鼓舞的眼光看待大中华经济组合,世界不少有识之士也看好大中华经济体。大中华区域还保持着同全球华侨、华裔的庞大联系网,从史缘、亲缘等条件看,具有任何其它推行经济一体化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近些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港澳人和大陆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和学习,这些人受过大学教育占70%以上,使得他们更加认同自己是中华整体的一分子,从台港澳赴大陆大学求学及经商人中,都可以清楚看到这种态度,这对两岸四地人员交流提供了最好的心理平台。所以,共同的文化背景为两岸四地经济合作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2 大陆不断推动两岸教育与经济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在海峡两岸政治僵局尚未打破的情况下,2005年,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率团访问大陆,两岸就高等教育、经济等达到多项协议,两岸高等教育与合作仍然保持发展势头,反映了发展互利互惠的两岸经济关系符合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是民之所愿,大势所趋。两岸都已加入世贸组织,为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提供了新的客观条件,也使两岸四地要共同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和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大陆政府和民间一如既往地大力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努力推动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推动两岸教育与经济关系向更高的新水平发展,这对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与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3 台湾民间促进两岸教育与经济合作

两岸的产业结构分工,建立在双方拥有的生产要素差异以及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基础之上。台商投资大陆潮,因应了市场法则的客观要求,以资源的最佳配置增进了两岸民众的福祉。正是价值规律这一看不见的手,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促使5万多家台湾厂商在大陆投资,300多亿美元资本流到大江南北。近年来,两岸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在过去两年,正式居住在大陆的台湾人从三十万剧增至五十万,包括短期居住人员早逾百万,数千名台湾学生正在大陆攻读学位,台湾高等教育总量剩余,大陆总量不足,况且大陆民办高校总体水平偏低,台湾高校开拓大陆市场空间很大。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进口市场;大陆已经超过台湾,成为世界第三大信息科技产品生产地,其中许多好处流入台湾公司,台湾公司控制着百分之七十的信息科技产品产量,在桌上型个人计算机、光驱和液晶显示器生产方面,中国大陆已取代台湾地位。为此,台湾民间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必须从台湾与大陆共同的发展历程、长年的建设、集聚的人才、产业的架构,乃至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去寻找台湾的优势,进而充分加以强化、努力加以发挥,才能期望让这样的产业充满整个台湾经济,为台湾创造出最强韧的生命力,也为台湾人民带来最坚实的生活的保障。

4 香港与内地发展更加紧密的关系

建立内地与香港的自由贸易区或叫更加紧密的关系,香港考虑经济利益较多,主要是摆脱经济困境,而大陆则从政治上考虑较多。与大陆建立自由贸易区后,香港作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中介地的作用会大大加强,便利外资利用香港进行对中国的投资,贸易活动和提供各种专业服务,也就会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香港。只要原产地标准和香港企业认定标准得到妥善解决,标准订得适宜,来自国外的物流、资金流和人流都会使香港得益。从中国大陆方面看,对与香港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主要考虑帮助香港经济发展,维持香港的社会稳定,从而维护“一国两制”的体制,当然最终也有益于大陆经济发展,毕竟香港是中国重要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香港高校与内陆高校合作更加紧密,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剧,香港高校在内陆进行招生,对大陆高校教育体制带来的新的活力。

5 澳门与内地合作加速

澳门经济得以获得今日之初步繁荣,直接受益于新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多项优惠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邻近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提供的巨大机遇。当前,澳门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结构性调整的重要阶段,它的固有优势有待充分发挥,它的巨大潜力有待全面发掘。澳门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双向性,澳门既是资本输入地区,又是资本输出地区。一方面澳门可为粤港澳经济大三角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澳门又要充分利用三地合作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只要充分依靠同珠江三角洲等邻近地区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同欧洲联盟等发达经济接轨的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区,走质量型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澳门经济就存在扩大发展的空间,其前景就会更加光明。澳门是典型缺乏资源型的城市,学习与借鉴新加坡经验,将澳门建设成一个国际型的高教中心也是未来澳门的发展趋势之一。

五 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合作促中华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规模和层次还远远不够,两岸四地在高等教育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两岸四地只有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才有可能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从而促进中华经济整体发展。

两岸四地进行高等教育合作:首先,扩大往来,增进理解,提高共识,排除干扰。其次,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从法规上为扩大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两岸的交流和合作。但是,众所周知,台湾当局对海峡两岸的交流和合作虽然有些松动,但对高科技人才来大陆都采取较为严格的限制,至今仍不承认大陆高校学历,更不用谈两岸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专化的合作,从长远看对两岸经济发展都不利。第三,从易到难,从间接到直接,稳步前进,不要有急躁情绪,急于求成,而要视时机的成熟程度,逐渐发展,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第四、发挥创造性,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高教的交流与合作涉及许多学科、门类、水平、群体等,必须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式方法,如专家学者个人或单位团体的互访、学术报告、研讨会、客座教授、短期培训、留学、交换资料、成果转让、共同研究、资助、投资、合资、合作……等,有些活动可以在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或第三地进行。第五、充分发挥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作用,推进“中华自由贸易区”形成,由血缘、亲缘、地缘联系起来的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如能组成“中华自由贸易区”,必将对两岸高等教育合作起积极作用,从而促进中华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第六,充分发挥金门、马祖、彭湖三地的中介作用,目前,台湾开放了所谓“小三通”,虽不尽如人意,但大陆仍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前提下,利用“小三通”加强与台湾省的高校合作,从小三通促进大三通。从经济层面来说,实现全面“三通”对台湾最有利。当然,全面三通,在短期内将对岛内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大陆物美价廉的产品,尤其外商和台商在大陆生产的制成品将加快进入台湾市场,这会对岛内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不小压力。台湾方面的确需要妥善规划,两岸对此也应形成共识,在开放的同时,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面。第七,将高校产业科技作为切入点,加速推进两岸四地高校科技人员交流与合作研究。两岸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不一样,目前两岸都存在较大失业问题,实际上若是适当放开人才交流,是可以实现人才互补。两岸的大学毕业生亦是如此。未来,为了在剧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两岸四地都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因此,科技交流与合作也可随着经贸交流的扩大而扩大,两岸应同心协力发展面对世界市场的高科技产业。

六 小结

两岸四地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合作等方面存在重大互补性,且可行性高,从大的方面而言,积极进行有效的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合作,对两岸四地经济社会科技的高速成长,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对台湾、香港、澳门而言,可以依托大陆,台湾可以谋划建立亚太营运中心,这是不少台湾有识之士长期梦寐以求结果,对于港澳而言与大陆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贸易关系(自由贸易区),优先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同时,四地共同推动大中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使大中华成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重心之一。从小的方面,台港澳可以占领大陆高等教育巨大市场,将台港澳发展成亚洲高等教育中心之一,仅此一项都将获得巨大收益,当然对大陆高等教育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合作与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湾当局意识形态作怪。两岸四地无法实现高等教育有效合作,特别是大陆与台湾无法充分利用两岸高教力量,为中华民族科技自主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华儿女做贡献,主要是台湾当局意识形态作怪。同时,台湾当局用力压制市场竞争力量,压抑了台湾产业成长壮大的机会与空间,让台湾竞争优势无法向大陆扩展,反而保护了大陆同行外资企业,促进大陆外资企业的发展,甚至有朝一日成为台湾相关企业的杀手或劲敌,对台湾企业而言无疑是悲哀。台湾当局如果真心要为台湾企业、台湾劳工解除当前困境,必须让企业面对两岸产业竞争冷酷现实,切不可再摧残台湾仅有的优势,困绑台湾企业腾飞,使得旧产业凋零时,新产业难有发展。最为不幸的是,两岸加入世贸,用了10多年,两岸实现“三通”,更已用了20多年,尚无结果。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相互利害,一把算盘就可以打点清楚,两岸中国人之间是非多,种种利害之外多了一份猜疑,不能不说是炎黄子孙的一大悲哀。希望未来两岸能通过多交流促进理解,台湾当局更应站在历史高度,将台湾人民的福址放在第一位,本着为人民负责,为历史负责精神,共同促进中华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等全面发展。
未来两岸四地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华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以高素质人才交流为媒介,增进中华区域人民之间的感情,促进中华自由贸易区形成,使中华区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科技体之一,在条件成熟时,在中华区域内统一货币,笔者称之为“华元”或“华币”,使之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世界货币,这对中华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促进中华地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大陆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划2010之前实现)的进一步形成,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ags: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合作,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