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首师大基础教育研究院王海燕:我对教育研究的感受

日期:2009-3-27 10:11 阅读: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共同举办,新浪网教育频道独家门户网络支持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活动的第二场——“重点学校”该不该取消于3月25日成功举行。研讨会除了邀请各方面的专家、从事相关研究的的学者和律师外,还邀请了北京的家长代表,希望通过各方多元声音的呈现,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以下是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的精彩发言实录: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

  王海燕:坦率地说到此刻为止一直是在感受和学习。先谈一点感想,没有想到是这样一种发言的方式,以为是一个论坛,一起交流、谈话,搁在这个位置上总是有一种压力,但是听的过程当中真的是没想到我们的律师,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给我们做教育的人一种要求或者说一种最底线的要求,就是我们做事情一个法律的意识,这种意识不光做教育的人,包括管理教育的人,从政府的职能上。刚才王校长他们的发言,其实也让我们看到,其实大家都在想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在哪?家长们说的过程当中,因为我自己也是个家长,我们不断地在转换这个角色当中,我们也去想这一切为什么?还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大家全民都要去建言献策谈教育?因为这个和我们每个人都密切联系,特别是基础教育。我也是在这过程当中,我们首师大经常到郊区县,跟北京的郊区县很多老师,包括京外的一些地方有一些合作,合作的过程当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那的压力,因为他的学生的差异导致他在做的过程当中总是没有成就感,总是感觉到好像不太好做,校长有这样,区县的领导也有这样的感觉。我特别同意刚才有位嘉宾谈到的,教育的均衡化的发展要有一个限度,就是在区域内的。我们现在做的也是区域内的教育如何实现均衡?特别在义教阶段?这是从国家,从政府都要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我们更多地期待政府的作为,公共资源的共享怎样能够缩小差距,体现公平的追求,虽然公平很难实现,但是是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不然的话教育本身所承载的责任也就丧失了。反过来,如果说“重点学校”该不该取消?“重点学校”是不是牌摘掉就能取消的?这背后有一个在追求均衡发展过程中其实一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还不在于硬件,因为现在我们去一些地方,比如北京的郊区,山区学校的硬件设施远远好于城镇的学校,因为政府的一笔投资到了之后,马上他的设施就全都改变了,校园的现代化的气息已经很浓了。但是一旦走进课堂,我们就会发现还有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也是体现出均衡发展当中最难的,就是软件。具体到一个学校,刚才好几位都谈到校长的一个整体运作能力,所以一个好的学校之所以能够打出品牌或者成为重点,或者给我们眼中它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是因为一个校长他的引领,校长他的这样一种理解,他的认识以及他整体能够去运作很多资源。这个你不管怎么样,它也是有这种差异的。

  再有一大块,整个学校内部的管理,也考验了做教育人所具有的独特专业性,如果不加强这种专业性,学校的建设可能会受到影响,它的质量和带来的社会声望都和这个密切相联。再有一个就是师资,比如我们区域内打通,其实打通的背后,一些学校也在做,但是因为只是一两年的调整,老师对这个学校和对一批学生这种,我们说放点长远的目光去看孩子,引领孩子,设计教育的时候,就缺乏一个时段,这也导致老师就做一年支教就回来了,他到那儿就是客串一样的,是很认真尽责去做,但是真正产生的影响在哪?这也使在机制的运行当中可能有很多都是值得深层去思考的。

  今天只是一个小论坛的临时发言,我只是想过程当中,如果我们都去想的话,做家长、教师,包括政府的各个部门,一起思考教育在基础教育段该如何实现,我们的教育真的就有希望了。感谢各位,谢谢。

Tags:首师大,基础教育,研究院,王海燕,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