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冷、暖、热--“精制度”铸就 “高品质”

日期:2014-10-24 09:20 阅读:
  冷、暖、热--“精制度”铸就 “高品质”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
  7月27日,远程研修第五天,集中研修进入倒计时。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屏息沉心、忘却浮嚣,在专家的解读中,深入体会着课程的变化,在和同行们的思维碰撞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升自己的内涵,站得更高走的更远。
  是什么让老师们能够如此静心、静气、静修?是学校“精致化”的管理,“冷暖热”的制度,铸就了“高品质”的研修状态。
  一、科学规划、精致管理,研修有保障
  1.精致管理--“冷制度”
  学校采用“一把手”负责制保障“高品位”的学习质量。每天研修结束后,张校长都认真阅读当天的研修汇总情况。包括教师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发表感言和评论的数量,被指导教师、专家推荐的作业情况等等,也会就前一天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整改的地方进行说明和点评……区实验小学的精致化的管理“冷制度”让研修学习的质量稳步提升。
  2.全面保障--“热制度”
  暑期研修,教师学习的强度大,脑力劳动集中,教师疲劳程度高。但没有一个教师因为辛苦而退却、偷懒,这是因为学校从一开始就启动了全面细致的后勤保障制度。假期里,学校食堂已经停止供应午餐。为了让老师们能够安心学习,不浮躁、不分心,校长让后勤专程请来食堂大姐为老师们供应午餐。以丰富多样的饭菜、营养均衡的搭配,改善教师们的伙食;每天充足供应水果、冷饮,猕猴桃、洋梨、绿芒果、“花心筒”、“蒂兰圣雪”、“巧乐兹”……这些举措都为教师们的学习创设了强而有力的保障,教师们没了后顾之忧,干劲儿更足、脚步更稳!
  3.团队合作--“暖制度”
  全体干部“以身作则”。为了避免研修中“高量低质”的问题,我们的“大班长”张俊华校长每天都亲临研修现场督阵。她或是向分管干部了解研修进程,或是与老师们就某个研修中的困难问题交流讨论;或是亲自打开电脑,观看研修视频、浏览研修文本,或是阅读研修教师的作业和点评提出个人建议。所有业务干部全程参与、全程学习、全程指导,每日反思“我学习了什么?我指导了什么?效果如何?”。激励和鼓舞每一位教师用“修己之心”看待研修,用“悟道之行”参与研修。
  团队成员“凝心聚力”。在业务干部和学科组长的带领下,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每一份作业深入思考、反复研磨、认真审核,保证作业质量。与指导老师及时沟通,聆听专家的建议,及时修改,不断提升作业质量。
  二、全员参与、注重过程,研修有实效
  不论是湿热难耐、大雨倾盆,还是凉风习习、晴空丽日,我们的行动始终如一。跋涉在研修的路上,疲惫时,会因简报的精美而驻足欣赏;困惑时,会因专家的启迪而豁然开朗。连日来的研修,干部、教师们已经将学习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清空自己,吸纳更多” ,借别人的光照亮自己的路。
  修己悟道,学而不厌。研修第五天,微机室里,徐辉老师满脸通红,眼睛也红肿,很不舒服的样子。原来这几天天气较热,室内空调凉意浓浓、室外空气闷湿难耐,徐老师一进一出感冒了。家中的孩子正值升初中,晚上回家又要照顾孩子,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看着徐老师难受的样子,大家都劝说徐老师请假回家休息,徐老师默默的摇摇头,依然认真地研修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看着徐老师投入的样子,我深深的感动。
  日夜兼程, 学以载道。远程研修第二天,适逢市南区英语教师外教培训。英语组的两位教师--赵秋实、郭英,在学校完成了研修第一天后。在7月24日,又带着笔记本电脑前往青岛第一国际学校参加外教培训。她们俩白天在外教课上积极参与学习交流,认真读书虚心笔记。中午饭后,赵老师和郭老师仍利用休息的间歇插空登陆网站与其他老师进行发帖交流,发表感言。晚上的休息时间,她们俩更是潜下心来认真撰写当天作业,把外教学习的先进理念与网络学习的优秀课例融合在一起,优质高效的完成每一天的作业。赵老师的园地发言,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智慧闪烁着熠熠星辉,被推荐到全区进行学习交流。学,正是为了更好的用,她们以“日夜兼程,学以载道”的精神诠释了研修的意义!
  引用张志勇副厅长在本次远程研修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只要我们有了子规半夜啼血的精神,去努力、去奋斗(学校用“精制度”全力保障研修),老师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教师“高品质”的成长回报)!
Tags:精制度,铸就,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