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顿好食粮,天天须向上 --读《“天天吃饭”与“年年研修”--2013年远程研修记事之六》有感 聊城市临清第二中学 王泽宾 “又是研修,又要学习”,我们大部分一线老师对于持续六年的暑假研修的第一反应或心理暗示都会有以上的感觉或评价。觉得研修乏味无趣,学习可有可无。作为其中一员的我,也有如是感觉。 但是,今天读了张志勇厅长《“天天吃饭”与“年年研修”--2013年远程研修记事之六》后,我改变了原有的错误认识。 的确,只要还想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需要“天天吃饭”,因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且不说“有的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的生活追求的差异,就说一样是吃饭,有的人山珍海味,有的人却吃糠咽菜;有的人饥不择食,有的人却挑肥拣瘦;有的人自食其力,有的人却动辄外购……如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吃不上饭的感觉都是相同的,吃什么饭的感觉各有各的体验。 说得高明点: 一个人活着并不难,但要好好活着,活得好好的,就绝非一件易事了。 说得专业点: 一个老师教书并不难,但要好好地教,教得好好的,就需不断学习、思考、创新了。 所以,2013年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课程是与往年不同,将主题定为:intel未来教育专题课程--21世纪课堂评价。既让教师们了解21世纪社会对学习提出的新挑战和明确培养21世纪技能的重要性,又帮助教师了解形成性评价的特点,通过对具体工具与方法的体验与学习,能够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案,从而把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这对于广大的教师,尤其是有上进心而苦于一己之力无法窥探到教育的真谛的青年教师,有丰富经验而困于俗事所扰无力探寻出教育的规律的年长教师,都是很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能力,尤其是教学评价水平的有效途径。 这对于更广大的学生,更是一个福音。因为21世纪的必须继承并改良传统课堂,追求和打造高效课堂。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张扬个性和灵性,又要团队的互助合作,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而这需要教师有系统的科学的课堂评价方式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和老师一道,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对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判定,以查缺补漏,促优补偏。这样既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更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必要的评价与总结和补救。真证让学生自己去做馒头,嚼馒头,品馒头,改良馒头。他们才能顿顿拥有好食粮,天天学习能向上。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顿顿吃上好食粮,天天感觉能向上呢? 我想,首先需要教师要有教学的激情,有研究学习的热情,有诚心待生的真情,充分认识到课堂评价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大引领作用。从而能从各个角度,采用各种方式,对各种层次、性情、能力和表现的学生因人制宜地进行适时中肯积极的评价。 教师就像是一名厨师,你首先要面对各种原材料(如蔬菜、佐料、火候等,就如同我们的教材、试题和教参等)和各种各样的顾客(就是我们性情和能力各异的学生,也是我们潜力无穷、无所不能的上帝),你既要充满想象力--如何将原本看似毫无联系的各种原材料、佐料等通过科学搭配,既可遵循原来的菜谱制作,也可异想天开地原创自制;又要拥有广博的储存力和精微的辨别力--你得知道那种蔬菜和那种蔬菜是营养互补和协调的,那种和那种是抵牾和排斥的,那种佐料是有助于你做的菜肴的色香味质的,那种布局造型是符合大众或个体的审美需要的;更需要你对厨师这个职业和做饭这个事业(有点大词小用的哈)--也就是作为教师的你对教师这个职业和教书育人这个事业(这儿用得恰如其分哈)--饱满真情,会吃的就是会做的。爱一行你就得专一行。换句话说,你要爱教师这个角色,爱学生这些灵气和有潜力的孩子,爱你自己和爱你面对的每一个人。 这样你才可能精心准备出好的食粮,你才可能天天用自己的激情、热情和真情,点燃学生更大的学习激情、热情和真情。这也是张厅长在课程团队专家会议上强调的四点中的其中三点:一要引发教师的学习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胃口”,就必然厌倦“进食”,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要千方百计地引发教师的学习需求,让每位教师产生学习的愿望;二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成人的学习固然不同于儿童的学习,但同样需要兴趣的激发,各个学科专家团队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技巧,从唤醒到激励,要通过创造性地工作,去引发教师们的学习兴趣;三要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对于优秀教师而言,这是最高层次的专业激励。 其实,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研修当做自己进步的一个阶梯,把学习看成成就自我帮助他人的有效方式,何必徒生研修苦,学习难得慨叹呢?! 其次,一名厨师自己或教徒弟做出一顿色香味质俱佳的饭菜来,还要拟定个菜肴烹饪调制方法,确定个菜肴品评鉴定标准,制定个菜肴优劣成败奖惩条例。 换句话说,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上出一堂或天天让自己感觉的好课,或让学生天天感到有兴趣、有效率、有成果的课来,就必须讲究个备课上课的方式方法,预设个激趣、有序、高效、有得的课堂教学计划,采取些形式多样、有效有用的课堂评价。 那就需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做什么菜(本主题单元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是什么),让学生对要达成的目标有个整体的认知,最好有个网络导图式的系统认知--需要准备哪些菜(列个表--包括价格、产地、营养、特性、忌讳等--包括教材、教参、题目、问题等),需要准备哪些佐料(列个表--包括价格、产地、与蔬菜的搭配和注意事项等--包括工具书、笔记、评价量表等),需要面对的食客(列个表--包括来自的国家地区、民族、习惯爱好和有无忌口等--学生的家庭情况、性别、兴趣爱好、认知程度和个人经历等)。 这当然需要厨师(即教师)的综合考虑和预设,更需要食客(即学生)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和科学评价(如自主学习评价和小组合作评价,对知识、能力和态度情感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元认知与再认知的综合评价等)。 接着就是让学生去做这道菜--先使学生对它感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因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口味的原材料、佐料和制作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协商、互助共同拟定和操作做这道菜的程序和评定标准,还可以师生共同合作来做一道别出心裁的菜。 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能力提升为出发点,关键在于能力的落实,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学生作品的展示或表演,以及通过博客、班级讨论和量化评分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指出和订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失误和问题,督促其在各种评价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改进学习的方式和思维的方法等。 让我们像天天吃饭那样,年年研修,让我们像品味美味那样,天天学习,同时将这种感受和技能让我们的学生切身拥有,则教育其庶几乎! Tags:顿顿,食粮,天天,向上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