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黄岛区(西城区)临港幼儿园 徐志超 省简报第二期中常瑞芳老师的文章--《童年留给我们的财富》,深深地触动了我。文章中,常老师拉家常般的话语里蕴含着说不尽的教育理念,我想,只有经历了时代变迁、有着深厚生活阅历的、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这么朴实无华却又触人心弦的文章。 读着常老师的童年生活,我也回忆起了自己的假小子时代: 仲夏里烈日炎炎的午后,与小伙伴们穿梭在村后头池塘边的玉米地、黄瓜架、水萝卜丛中,也记不起到底有啥在牵引着我们,也许是心里住着个原始小野人吧? 闷热的雷雨前夕,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后面钓鱼,那根鱼竿的诱惑力绝对抵得上冰棒。为了能亲手拿着鱼竿钓几秒钟的鱼,整天在草垛底下挖蚯蚓,常常等来了雷雨天,却发现挖到的蚯蚓早已干死了。摸不到鱼竿只好找罐头瓶子拴上线,来过过想要钓鱼的瘾,却是手里牵着线,眼睛目不转睛地瞅着人家的鱼竿; 盼到大人从地里干活回家,瞅准机会推起自行车就飞奔到打麦场里。大人们总是说“人都没个车子高还要骑车子”。确实,我们不过是一只脚踩在蹬脚上,另一只脚蹬地给点助力滑行一段距离罢了,所谓会骑的也不过是把腿从大梁下面斜插过去蹬两圈。摔倒后,膝盖蹭掉一层皮,疼得呲牙咧嘴还不舍得回家; 常常等不到吃晚饭就跑到树林里找蝉蛹,因为个头不够高,为了能抓到高处的蝉蛹,我们也练就了爬树的本领…… 纵观一代代人的童年,独立自主做事的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深度、可以脱离监护人视线的时间等,无一不在缩减。比起常老师那代人,我的童年里缺少了体验生活辛酸、承担生活任务的内容,但幸好我的童年里还有那么多疯狂玩耍的趣事供我回忆,只是,我想不到我们班里的孩子长大后回忆起的童年里还有什么…… 所以,我也常常在想,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受益一生……这些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我至今也没想能想明白,但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释放幼儿运动的天性,塑造健康的体魄绝对是真理。 虽然不能完全回到我们崇尚的自然的、返璞归真的纯生活中,但我们在努力着---- 垂柳下的竹木屋里,就着蒲团席地而坐、穿针引线,体会着刺绣的魅力;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怎么也剪不完脑海里的奇妙图案;老柳树下杀盘棋,你来我往中揣测古老的智慧; 土堆里尽情地和着泥巴,拖出不同的形状,耐着性子让它慢慢变干,好用来搭建魔幻的城堡,摆出神秘的迷宫;菜园里认认蔬菜、除除草、松松土、浇浇水、捉捉小虫;轮胎、网格、梯子构成的攀爬架,游戏中挑战自我;沙池里,筑个大桥,挖个隧道,虽很少成功却也未曾放弃…… 希望有一天,经由你我的努力,让孩子们生活的环境返璞归真,让孩子们短暂的童年返璞归真,就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六个解放:解放幼儿的嘴,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手,解放幼儿的大脑,解放幼儿的时间,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Tags:返璞归真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