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团队开展集体学习纪实 7月15日下午,思想政治课程团队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学习。集体学习研讨是高中政治课程团队确立的一项常态制度。 首先,大家学习了课程资源理念篇和热点篇的内容。傅石灵老师和刘莹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分别谈了自己学习理念篇的体会;周明媚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谈了自己的学习热点篇的体会。大家就理念篇和热点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融合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今年研修的目的十分明确:为用而学,学以致用。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能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方式,改变学习的系统生态。重构教学流程,改变教学结构,凸显“学为中心”,将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更核心的地带。课堂就会多一些主动学习,多一些因材施教,多一些能力发展,多一些萌生智慧。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教学将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功期望,这种融合必将极大地提升教学的力量、深度和效度。 其次,大家围绕典型案例进行了研讨。通过对山东省实验中学张懿、济南历城二中连晓芹提供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案例的分析,梳理了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作业点评的思路。大家认为,应从总体上上对作业进行了一个评价,相对而言,: 采用同一节课三个教学环节的形式,比不同课中相应环节会更好,能比较完整地呈现了思想政治课“三步走”的基本教学思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能够体现了“技术服务教学”“技术改变教学”的理念。在导入环节,通过PPT呈现两张图片,内容简明,对比强烈,传达出“PX”在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而有人却加以抵制的信息,起到了“设置悬念、渲染气氛、激发兴趣”的作用。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在PPT材料呈现或教师导入语中,如果再介绍一下我国“PX”产品的对外依赖程度,效果可能会更好;二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还可以再全面、具体、深入一些,以更好地引领教学设计,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在讲授环节,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理论逻辑为支撑,设计了“关注现实热点”“领悟思想方法”“创造美好生活”三个教学环节,这里呈现的是为生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个观点而设计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好的探究活动要选择好的案例和呈现方式,能够吸引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这里,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体现在视频资料的应用上,视频资料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生动,有利于调动情绪,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二是体现在PPT图片的设计上,在一张图片呈现居民对“PX”担心的三种情况,让 学生为政府出谋划策,鲜明地体现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在这里,技术应用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技术服务教学、优化教学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当然,在本环节设计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中,对于“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分析还应该再具体详细一些。在评价环节,设计的评价量规和问卷星在线测试,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评价量规针对性较强,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各学校条件不同,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要注意根据本校实际选择使用,如在线测试不一定采用问卷星,可采用“学校在线测试系统”;二是思想政治课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环节也可采取PPT展示等方式,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通过学习沾化教研室马振刚、惠民二中刘莹提供的《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微课程设计方案,大家认为,微课程虽“微”,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技术应用等进行精心设计,尤其要注意微课程使用的用途,是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探究学习,还是课后辅导使用,直接决定着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内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千篇一律。作为课中学生探究的微课程,就不要过多呈现教师讲解的内容。另外,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技术改变教学,是让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技术改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既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又要注意技术的恰当使用,使两者相得益彰。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着眼学生的需求,在做中学,真正把技术学到手,让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 Tags:技术,教学,锦上添花,高中,思想政治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