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哪里 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韦凤莲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看着老师们冥思苦想问题的样子,不禁想起了这首歌。此时此刻,我们寻找的不是春天,而是在炎炎夏日寻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在哪里呀?问题在哪里? 这是22日下午学校召开助学团队“寻找问题”专题研讨会的场面。带着种种复杂的心绪走进研修第一天,原以为只是轻松的熟悉平台,了解课程,不曾想,问题解决任务单第一天就来了!节奏顿时紧张了起来:上午11:00之前看完视频,11:00至2:30之间进行面对面研讨,下午2:30召开学校层面“寻找问题”专题交流会,然后各研修组进入紧张的二次面对面研讨…… 为了下午能提交一个相对成熟的问题,好多研修组中午都没有休息,午餐过后立即进入时而激烈、时而沉闷的研讨中。投入才能深入,有了各个研修组的深入交流和思考,原本笼罩着一片迷茫的专题交流得以拨云见日,有了一点清晰的眉目,各位研修组长紧皱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问题在哪里呢? 第一,问题在课程标准的解读中。课程标准作为学科教学的纲领,是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科学依据,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直接影响着其贯彻落实,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是否有效,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鉴于此,经过教师的交流讨论,一致将课程标准作为问题提出的出发点和依据,不论从哪个角度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需要从课程标准中找到依据,这是第一原则。 第二,问题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本次研修的项目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其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的。所以,问题一定要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基于学校的发展实际,基于学生的基本学情。为此,我们提出第二原则:基于教师教学实践。要求提出的问题要从实践中来,在磨课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要具有可操作性,小而精,做到“大题小做、小题大做”,做到“三真”: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 第三.问题在教师的智慧碰撞中。研修组研讨中,出现了不曾预约的尴尬。当需要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平日里满眼是问题的老师却顿感大脑一片空白,加之一天的研修弄得一头雾水,问题到底在哪里?沉不住气的老师开始了已然成为惯性的埋怨,于是平日里的牢骚、困惑、无奈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慢慢梳理、提炼,在不知不觉的智慧碰撞中,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悄悄浮出水面……老师们抑制不住兴奋,由开始的沉闷开始踊跃发言。在下午的集体交流中,亦是经历了如此一番,因时间关系没有机会发言的研修组仍不放过最后的几分钟,积极争取本研修组的问题能够得到大家的研讨点评:语文3组要注意抓住核心概念、数学2组要有创新点、历史学科组注意联系课程标准、美术学科组注意语言表述要简洁…… 如何寻找问题?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如果说课程标准是天,那么教师的教学实践则是地,而教师的碰撞研讨则是人的参与。故,问题在哪里?在天、地、人之间。 Tags:问题,在哪里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