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日期:2015-1-10 09:03 阅读: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省语文课程专家  毕英春
    "一年好景君须记".又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八月,我们满怀对理想课堂的憧憬,相聚网络平台,共同聆听专家的声音,真诚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点亮彼此的人生.
    集中研修的第一天,来自全省5个地市的近2万5千名小学语文老师,跟随着巢宗祺、崔峦、姚守梅三位著名专家,共同讨论了《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对十年课改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了梳理,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依据、内容、亮点,做了详尽的阐释,解决了老师们一些曾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问题.作业中,大家围绕"《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修改体会最深的一处,结合教学实际谈感受"这样一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一人做多人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精彩纷呈.
    我们发现,十年课改,我们的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一是老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生为本",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明显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始得到重视.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满堂问"式的教学方式正在退出舞台,逐渐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生本间的平等对话,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掌握.
    三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了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仅仅是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的语文素养涵盖了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体现,课堂上不只是在教课文,开始关注教语文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活动、综合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规律.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呈现出的亮点,我们还需进一步加深印象.这些亮点是:
    *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突出实施的基本环节和要素,进一步加强操作性.
    *加强写字教学.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都有相关规定,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明确"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尽管天气炎热,但老师们忘我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激情,活跃的思维碰撞,都令我们感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且学且思,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诸如,每天十分钟的写字随堂练习如何落实?语文学科学生学了什么程度才算达标?如何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如何从教材中寻找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这些疑问,为我们后面的在线研讨及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我们也发现老师们提交的作业,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个别老师提交上来的作业,没有按照专题中的作业要求完成.个别作业存在抄袭现象.有些地区的研修组长、指导教师推荐作业把关不严,对抄袭作业没有及时发现.
    请各位研修老师认真完成作业.今后,一旦发现抄袭现象,将在简报中给以通报,同时将通报到所在地市、县区、学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老师们,鼓足我们的信心,奉献我们的智慧,撑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长篙,向语文教学理想的更青处漫溯吧!

Tags: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