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进中学习思考,在实践中提升发展 --思想政治团队第五天研修综述 今天又是忙碌快乐、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的一天!上午9:00,各位专家在精心准备分工话题的基础上,分别进入7个房间进行了在线研修,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研修热情和学习与思考的成果.下午,在批阅推荐作业的基础上,专家团队对模块四的部分作业进行了探讨交流. 有了4月份的先期培训,也有国家专家的亲自加盟,其实省级专家团队是秉承了"共同参与学习提高"的理念来进行这次研修的:始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继续观看专家视频,阅读相关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交流分享个人的体会,将指导教师、研修教师们的优秀信息元素纳入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次研修的特点之一,就是专家和教师同学习、共进步,在研修中"同揭"教育技术的面纱. 持续改进,才是真正的学习 四天多的研修,渐入佳境,人人都有很多的思考,人人都很多的收获.有个理念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优秀教师的形成不可能靠听报告、学习文本、观摩来实现,尽管以上之学习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来改进,"持续改进"是我们研修乃至今后工作中应该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研修更需要探究,探究的实质是要让我们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就好比学游泳必须下水一样.历经了几天的研修,专家们也在思考,我们对中观教学设计思想、方法、策略已经掌握了多少,能够进行很好的设计吗;教学目标的撰写是否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了,如何进一步改进才会有效果. 张厅长的要求也是如此:"在课程团队专家、指导教师和研修组长们的专业引领下,老师们对同一篇作业进行一次修改、二次修改、三次修改,甚至四次修改,如果通过这种深度作业,你把自己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真问题研究透彻了,我想,这次研修无疑就是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习,就是你真正需要的学习.本次学习,你做好这样一篇作业,在我看来,也就足够."克服经验主义,才会有真的变革 教育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特别需要教师的积累和经验.没有经验谈不上成熟,只用经验或者重复用经验也不能说是成熟.教师必须"无限拥有经验",但"有限使用经验",至少应该有选择、有改进地使用经验.我们在微观课堂教学中拥有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情景的设置、各类学生活动的开展.克服经验主义,就要改变课堂、要创新课堂,就需要在研修中真正改变自己,例如我们对学生状态的关注(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情绪状态等)达到什么程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仅是教师预先设计的,更多的是在学生主动学习中随机发现的.那么,在主体单元模块的设计中,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与微观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在思维导图中应该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经验是有帮助的,但是未必就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克服经验的束缚,才能将自己以往的行为、经验、教训转化为以后合理的行为、先进的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怎样理解课堂,大抵就会拥有怎样的课堂.克服经验主义思想,以"接纳、学习"的态度进行研修,充分注重个人思维方式的变化.专家团队今年的工作方式,老师学习方式和研修感言,今天上午进行的"在线研修"等等,无不反映了老师们的研修成果,尤其在思维方式方面的变革,真是可喜可贺! 缺乏思考和实践,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研修信息量是巨大的,有视频、有文本阅读、有作业、有简报、有快讯,无疑思考量也很大.教育技术必定会为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但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破解当下教育的沉默与困惑》的一本书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共勉:现在,我们常讲"分布式"认知的,也就是大脑一部分(如记忆部分)被解放出来,被电脑、手机等外部智能辅助设施取代.那么,大脑干什么呢?得侧重于分析、应用、综合、评估这些"高层次"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能力,培养起来比较困难一些,因而宜早不宜迟. 这段话,无论对学生、教师还是我们这些"专家"都具有一样的启发意义.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可能就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课堂上讲过多遍,而要对这个关系做最好的诠释就是要运用于这次个人研修学习实践中.我们说理论有时候是灰色的,那可能就是因为学习了理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在内化后与实践相结合.思考与运用可谓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乏了思考和实践,"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大概就需要重新考量了. Tags:进中,学习,思考,实践中,提升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