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学习方式自主变革的力量 ━━厘定单元主题框架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山东省物理课程团队 高翔 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成效,用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学习过程的体验,进而推动生命主体实现有积极意义地发展,我们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 本次研修中,在模块三《规划主题单元》后设置了《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从研修内容的结构讲,它是基于中观的主题单元框架下,把相互关联的教学单元组合成有紧密联系的教学单元,为提高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寻找能承载教学目标的研究性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探究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充分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诸如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通过学习小组的互助性研究,从自我、自然、社会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专题,进而实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有价值意义的学习成果,这就是单元主题下的研究性学习. 在课程改革的初期,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进行提出,但随着课程实践的深入,我们将其提升为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并行的一种课程来呈现,将之纳入到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 随着课程实践的深入,研究性学习有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点,有效地改变着教与学的形式.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就成为实践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展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实践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形态,日趋成为学校教学与学习主体积极改良的行动也正是这种需求,也正是基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才推动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评价形式日臻完善.在学科中的教学单元中设置研究性学习就成为一种必然! 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它超越与学科本位,但他并非限定在某一单元和某一学科的纯粹性知识来解决某一问题,它是通过调查研究,形成有目的指向话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习得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中体验和感受学以致用的幸福,不断增强对知识方法的体验,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确定什么主题作为教学单元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因此给我们在教学前做好预设提出了较高要求的根本. 从要素的角度讲,单元主题框架下的研究性学习应当包括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设计解决方案、成果展现和评价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下一个环节的先决条件,他关注的是学习者自我的体验而非结果.只要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地探究,形成科学与合理的解释,就构成了事实意义上的研究过程.因此,我们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实践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就成为应然的选择! 2研究性学习框架下如何实施科学探究? 从自然学科教师的设计中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单元下,很多教师选择了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主题单元目标,这既是一宗综合运用单元知识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手段,也是一种选择有意义问题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方式,从单元框架设计来看这是科学和有效的. 很多物理教师选择了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开放性的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它不是课本上的指定性实验,而是基于综合性应用知识的理解,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寻在一个可做、可探究、可体验到综合性学习的幸福而有兴趣的实验探究.这种基于单元中观设计下的问题确定是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只是将研究性学习限定在综合运用某一单元的知识,选择一个验证性和可控性的实验来探究,将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萎缩成实验考点的演练,这偏离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无效的设计! 《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了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同的实验承载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存在差异,自然各实验所包括的探究要素就会存在差别.即便是包含探究要素个数相同的实验,由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不同,自主参与的个数是存在差异的.即便是参与相同的探究因素,也存在探究的程度,或者说是探究的品质也存在着差别.如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实验过程的探究?增加自主探究的要素?提升探究的品质?我们就要从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审视实验教学的价值. 教师能否基于教学的诊断,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现实的实验能力发展基础出发,整合教学资源并设计出程序化的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教学的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兴奋阈,实现过程性体验与知识和方法并重的目的,这才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美国课程理论研究专家施瓦布对科学探究水平的分类划分为3种水平. 施瓦布的科学探究水平分类
这也因此是我们产生了如下思考:我们是否拓宽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将所有的研究性学搞成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是否定的,学科层面下中观的主题单元下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科发展目的指向,通过体验性学习巩固单元学习目标为手段.作为课程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他应当是在某一时期,在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实施的体验性学习.前者基于学科更为具体,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而后者比较宽泛是一个较大的课程领域. 我们提出"在常态的单元设计中我们如何实践真实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思考.因此,基于单元主题框架下,将相互关联的知识单元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从这一体系中遴选有价值意义的问题,确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他的目标指向是服务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当我们运用课程评价的方式审视"研究性学习是否推动了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一命题的时候,中观层面的研究性学习才富有真实的价值! Tags:寻求,学习,方式,自主,变革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