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桐江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遭遇寒潮,民办职业学校首当其冲。近日召开的省民办教育协会中职分会校长交流会上传来消息,我省民办职业学校已经从高峰期的170多所减少到了现在的127所,不少存活下来的学校也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在这个民办教育的寒冬,桐庐市桐江职校不仅办学规模没有萎缩,还在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我们学校的发展态势还很好。我们准备在江西、安徽等地开设分校,把我们在浙江的成功经验推广出去。目前,江苏宿迁市分校已经成立,鄱阳湖分校也已经基本敲定。”最近刚刚从江西考察归来的桐江职校校长童锦波说。 桐江职校创办于1996年,创建之初,总投资仅310万元,占地15亩,教职员工10余人,当年只招收学生68名。经过10多年的滚动发展,现在的桐江职校已经成为一所享誉省内外的职教名校,学校占地面积170多亩,教职员工267人,在校生超过2200人,开设交通运输、机械加工、信息技术、旅游服务等14个专业,教学成绩逐年提高。学校已成为我省仅有几所民办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之一。 桐江职校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学校坚持产教结合的办学方针是分不开的。童锦波说:“民办学校没有政府财政的支持,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自身的积累去实现,因此,形成一个长期、可靠、有效的经济基础是每一个民办学校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桐江职校在办学之初就确定了“以短补长,以长促短,长短结合,滚动发展”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支撑学校的发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一直是桐江职校的特色专业,依托这一专业开展相关培训,成了学校的当然选择。学校利用专业人才和场地设施,成立了桐江驾培中心,并先后在富阳市、建德市设立驾培分校,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了机动车驾驶培训、机动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和摩托车培训等培训项目。目前,驾培中心有各种教练车120辆,校内训练场地3万平方米,还建有无纸化理论考试场、红外线场地考场、摩托车考训场及一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成为具有杭州地区驾驶培训一级资质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年培训人员在8000人左右。 除了驾驶培训,学校还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依托专业资源,开设了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烹饪、服装设计、家电维修等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学校还与风景旅游局、安全监察局联合在校内成立了旅游培训中心和安全培训中心,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培训。今年,桐江职校获评杭州市职工教育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开展培训的空间。 “所有职业技能培训加在一起,我们学校每年的培训人数超过1.5万。”该校副校长周霄龙说。通过大力拓展培训市场,10余年来学校的培训收入达9000多万元。这些收入,为桐江职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尝到了依托专业资源开展驾驶培训的甜头后,桐江职校更加坚定了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依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桐江职校进行了多元开拓。2004年,学校将一墙之隔的桐庐车辆检测中心纳入到了自己的产业中,从而使桐庐县4万辆车的检修业务成为学校收入的又一来源。此外,学校还拥有两个汽车修理厂和一家汽车美容店。 在汽修专业的带动下,学校的其他专业也都在进行着产业化的探索。围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校先后成立了两个旅行社,参股了一家酒店和一家宾馆。这段时间,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张罗着开设珠宝专业。与此同时,学校也已经悄悄完成了进入矿产业务的准备。周霄龙说:“现在,我们每开设一个专业,都会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产业发展的尝试。” 产教结合,给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支持。社会评价职业教育,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不强。依托学校自身的产业,桐江职校的学生自然有了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在桐江职校的汽修厂、车辆检测中心、旅行社、酒店里,随时都活跃着学校师生的身影。而在童锦波看来,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职校学子要有动手能力,更要有企业家的精神,要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了解企业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创业还是到企业一线工作,有一点企业家的精神,都将使他们受益终身。而在我们这样一个企业氛围浓厚的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在这方面特别有优势。”童锦波说。 正如童锦波所说,桐江职校的毕业生一直受到企业的欢迎,近几年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学校也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民办院校就业示范学校”。桐江职校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成长也特别快,比如2002届学生郑志彪,短短几年间已经成为中通速递的地区经理,年薪10万元。还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就进入了创业行列,比如1997届汽修专业毕业生周伟清在临安成立了工程公司,年产值200多万元。1998届毕业生虞少炎开办了杭州锋利汽配商店,现有连锁店3家,年营业额500多万元。 Tags:产教,结合,破解,民办,教育发展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