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大学雇佣自家学生能否缓解就业危机 学生应自己适应

日期:2008-12-24 09:22 阅读:
    12月2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航看望大学生,针对温总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切,北航校长李未建议说,“北航年度经费超过十个亿,能不能让一部分毕业生在这两三年内,采取研究助理的方式留在学校。如果允许,至少能够让毕业生里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留下。现在有一个问题,财政部需要同意学校用年度经费雇用毕业生,并给他们买社会保险。”

    李校长的出发点是好的,社会上大多数人也习惯于认为,对学生好,要“扶上马,送一程”。诚然,学校安置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应届毕业生会给这些学生短期生活带来直接的帮助,这个缓冲期可以有效地消解毕业生的紧张情绪,也可以释放社会就业压力,但是中长期效果如何,却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大规模就业“兜底”是对就业市场化的背离。李校长意图保障“毕业生里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其他学校也仿效,这将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将妨碍到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的运行。因为劳动力市场的各个技能层次,包括高知识层次,都是需要适当的失业数额来保障其资源配置的活力的。

    其次,“让一部分毕业生在这两三年内,采取研究助理的方式留在学校”可能对“增加学生自身技能”的作用不大。最了解就业市场、最有相关行业经验的学生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相反,正是最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和技能的学生才最有可能找不到工作。不走出校门,不步入职场,与真实的行业总是隔绝的。保护毕业生不呛水、不面对市场的惊涛骇浪,把毕业生保护在象牙塔里,等于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再次,安置学生可能扰乱学校行政管理,激化院系内部矛盾。国内知名大学一般都有不让本校应届毕业生留校任教的规章,为的是避免学术近亲繁殖和人事关系裙带化。

    失业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正常情况,大学生的待业也不例外,这一方面需要市场调节,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自己适应。当然,大规模的应届毕业生待业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干预,但是,学校应该把握分寸,“扶上马送多远”是一个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当学生的就业保姆是不对的。
Tags:学生,大学,雇佣,自家,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