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近年来大力推进的"普九"达标工作,使我国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原因,学 生入校后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教育部专题调研显示,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制止农村中小学生流失,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 --流失量随年级升高而增大 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江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高双桂介绍说,课题组不久前刚刚完成对全国22个省区中的130个乡镇748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其中一个发现就是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现象仍较为普遍。 在被调查乡镇中,有40个乡镇反映小学学生存在流失现象,分布率为30.77%;有82个乡镇反映中学学生存在流失现象,分布率为63.08%;421所一般小学中有102所显示有学生流失现象,分布率为24.23%;132所中心小学有34所显示有学生流失现象,分布率为25.76%;124所一般中学中有112所显示有学生流失现象,分布率高达90.32%;71所中心中学有34所显示有学生流失现象,分布率为47.89%。 调查还显示,农村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男、女生都有失学现象,且每个年级男生均多于女生。而在农村中学中,每个年级男、女学生流失的人数都比较多,同样存在每个年级男生均多于女生的现象,且随着年级升高,流失学生的数量越大。以这些被调查乡镇2003年至2005年的初中生流失数据为例:初一年级总数为5394人,初二年级上升到7420人,初三年级则达到了8094人。 高双桂分析说,不管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在被调查的近两百多所中学里只有少数学校没有学生流失,相对而言,中心地区学校的学生流失要比一般学校少。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农村中小学生流失比较严重的已不纯粹是边远贫困地区,正开始"蔓延"至位于城乡结合地的乡镇。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 仅从对农村学生的调查看,小学生认为班上同学减少主要是转往条件更好的学校,中学生则认为主要原因是成绩跟不上。但事实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流失都有一定责任。 目前,新"读书无用"思想在农村有抬头迹象。有些家长看到周边家庭的小孩在外打工挣钱,或是看到少数没有文化的人也能赚大钱,而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却就业难,使得他们做出了急功近利的选择,认为不如缩短孩子受教育年限,减少教育投资让孩子早挣钱,却根本不知道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是违法行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虽然还有,但这一原因导致学生流失的比例已大大减少,这与国家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以及"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有关。 调查还发现,厌学是农村学生辍学的最重要原因,这涉及到当前学校、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学校教育缺乏生机与活力。如音体美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学生对这些课程也很感兴趣,但农村中学一方面缺乏这些课程的专业老师,根本无法开齐课程,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课程不是中考科目,多数学校根本不开设。调查发现,农村小学音体美课程师资更缺乏。学校没有吸引力,辍学人数随着年级上升而增多就难以避免。 二是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与手段老化。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然而,一方面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教育方法,教学还停留在教师唱独角戏的层面上,学生没能真正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现行统编教材与当前农村现实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许多一线教师反映书难教。由于农村孩子受教育的起点低,课程资源贫乏,教材中许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成了拦路虎。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既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达到既定的升学率,他们顾不得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只得盲目加大教学密度。在这种学习状态下,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是办学条件不能从实质上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为在"普九"中验收合格,从上世纪90年代初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纷纷拨款新建、翻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舍。从被调查的748所中小学来看,几乎都是校舍宽敞、设施齐全。表面上,各种硬件上去了,而实质上阅览室中的图书、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与药品等极端匮乏,电脑室里的电脑陈旧,加之计算机专业教师缺乏,绝大多数学校的电脑室处于瘫痪状态;由于怕出事和缺乏专业体育教师,体育设施在许多学校也成了摆设。 --五项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专家提出了五项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加强执法力度,使义务教育落到实处。政府应制定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的岗位责任制,如明文规定各部门、企业禁止使用童工,对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勒令其立即清退,并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农村学校应建立学生流失档案,及时上报学生流失人数,并协助政府对流失学生做好挽救工作;学生家长应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法》,对不履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家长,当地政府有权依法做出处罚,强制家长送子女就学。 其次,调整学籍管理,实行人性化教育,取消"直升率"。政府和学校可以对学籍进行适当调整或采取一定管理措施,比如当学生取得义务教育学籍后,并不一定非得在9年内完成学业,可以保持学生学籍不变延长受教育的年限,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实行人性教育,避免因学习赶不上而辍学。 第三,合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条件。近年来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成效显著,适龄儿童入学人数逐年减少,一些农村中小学在校人数仅有一百来人。为此,农村中小学应走合并道路,整合教师、学生、图书、实验器材、计算机等各种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避免转学、辍学。 第四,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新课程改革要求农村教师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的教育技术与方法等。 第五,对农村学生实行分流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如结合当地实际,在初中高年级进行分流教育,需要升学深造的,按部就班地执行课程计划;不想继续升学的则可开设初步实用性技术课程,比如服装裁剪、烹饪技术、养殖技术、果木栽培、会计电算化等,使学生在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同时,掌握实用技术,进而在毕业后服务于地方经济。 Tags:防止,中小学生,流失,将是,农村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