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8日的《东方早报》报道,作为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日前送走了一批特殊“学生”———上海日立公司送来培训的新员工,他们是从全国各地名校如清华、上海交大、中科大等招聘来的50名应届研究生和本科生。从这篇报道里,人们不难感受到当前高职、中专等职业教育的红火。 其实,作为高职、中专等职业学院、学校来说,其命运实际上可以说是“命运多桀”。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90年代初期,在全国学子齐挤“独木桥”、齐去“跳龙门”的十多年时间内,高职、中专可是“俏”了一回,作为国家统一分配的统分生,高职、中专的毕业生也是“俏”的不得了。而从大学扩招以来,亦或是大多数用人单位发觉高职、中专毕业的学生在工作能力上存在差距后,90年代后的十多年的时间内,高职、中专的毕业生还不如能吃苦耐劳的农民工“俏”,全国很多高职、中专都招不到生源,部分地区的高职、中专出现合并甚至倒闭的现象。而最近几年来,随着“打工潮”在全国的出现,部分出门打工的农民工或城市里的打工仔、打工妹们觉得知识面太窄了,无法适应外面的工作环境,于是,这些吃过苦头的“打工族”在赚到了一笔钱之后又转回高职、中专技校学习技术。再加上人口高峰期的到来——60年代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而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小孩大都是这几年进入高中学习,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中教育难以跟上需要,不能让这批小孩都能上高中读书,于是,这些读不上高中的孩子就把目光转移到了高职、中专,从而给高职、中专带来了一线生机。如今又有大学生“回炉”再造,甚至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研究生去职大学习,这更让国人看到了高职、中专“红火”的一面。 按理说高职、中专能够“俏”起来是一件好事,起码那些懵懂的小孩有地方读书,那些想学技术的农民工、打工族有地方“充电”,那些有知识却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有了积累经验的土壤。不过,按目前一些高职、中专的师资力量看,就目前一些高职、中专生的个人能力来看,高职、中专要想持续地“俏”下去,还有好多工作要做,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或许是由于如今就业难的缘故,目前一些高职、中专等职校在招生时往往打出包就业分配的招牌来诱惑学生,其实这是一个分配陷阱。不错,现在一些职校的学校在毕业时确实都分配出去了,就业率达到了100%,但将学生分配到什么单位去,不是按学生所学的专业来分。只要有单位来要人,学机械专业的可以送去当保安,学经商的能送酒店去打杂,学护士的送美容美发店去搞美发,如此乱分配一气。还有的学校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君子协议”,分配来的学生试完三个月或六个月的试用期就走人,至于试用期满后有没有工作,学校方面也就概不过问了。 其实,就是在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都难以找到工作的情况下,让一些职校的毕业生100%安排工作,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信的。实际上,这一点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高职、中专毕业生到底能学到多少技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又怎么样?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不是没有怀疑。一些懵懂的小孩,个个都说自己学到了真本事,而一旦被送到工厂去,几乎都不能动手。之所以如此,不是这些小孩生的蠢,而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有问题,一些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没有工作经验,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却又不会讲课,以至于职业教育都不职业,成了纸上谈兵,无奈的家长只能到工厂里去另请师傅教小孩技术。如此一来,家长们对职校的印象当然也就好不起来了。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人在高职、中专等职校里都学不到知识,那些在外地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的打工族、那些在大学里没有学到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在“回炉”再造时因为肯吃苦肯学习,确实是可以学到不少的技术。问题是那些没有自制能力的懵懂小孩却没有学到一技之长,而他们才是高职、中专等职业学院、学校的“主力军”。因此,职业教育要想一直红火下去,就必须改变浮夸风,切实把好师资关,改善教学条件,只有想办法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学到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技之长,职业教育才能长久地“俏”起来。(皮海洲)来源:金融界 Tags:皮海,大学生,回炉,再造,高职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