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关于“海南省2007年高考学科说明”的说明

日期:2006-10-28 10:03 阅读:

  关于“海南省2007年高考学科说明”的说明  ——在“海南省2007年高考学科说明专家论证会”上的讲话  我省召开2007年高考学科考试说明专家论证会,看到各学科邀请来的专家,我们心里有了依靠。对海南来说,承担这么重要的改革设计,是小马拉大车。我们必须紧紧依靠教育






部的领导,依靠专家的关注、关照和帮助,才可能做好这件事情。今天时间十分宝贵,我先简约地将考试说明的研制情况作概括的介绍,以便领导和专家在对我省2007年高考学科说明进行论证前,先有个总体的了解。   一、学科高考说明研制过程。  我省2007年高考学科考试说明从今年年初开始,计划分三段完成。在教育部的考试大纲下发之前,是起草初稿阶段,主要做好调查研究,起草初稿、听取意见工作;教育部考试大纲下来之后,进入形成论证稿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各学科考试说明先后修改了五稿。在完成修订稿后,要求写出关于“说明”的说明。  第三阶段以7月28日我省召开“考试说明论证会”进行省内论证为标志,进入论证和决策阶段。各学科考试说明研制组、每个学科由优秀教师、教研员和部分大学教师组成的省内专家参加了论证。参与论证的教师和专家留下有签名记录的意见和建议。  我省2007年高考学科说明一直是在开放状态下制订。考试说明从研制到论证,都通过网络、调查研究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向全省老师和社会公众开放。  二、工作时间预期。按照厅领导要求,项目组原打算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公布学科说明,高三要全面进入高考复习,学校等得很急,不能再拖。学科考试说明的公布还要经过几个程序:今天的国家专家的论证、再做一次修改后,进入省教育厅决策,然后报教育部批复。现在看来,在预期时间要公布时间非常紧张,需要抓紧时间做。  三、高考说明的定位和依据。  1、学科高考说明的定位。学科高考说明应该定位在对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考试大纲的说明。包括对考纲共性要求的细化、补充和必要的调整。     2、07高考学科说明的依据:直接依据是考试大纲,同时要遵循的是高中课程标准、海南省2007年高考方案和我省高中学校模块开设的实际。  对各科高考说明为什么是四个依据,而不是一个依据。因为考试大纲、省高考方案和课程标准都是经过教育部下发的直接对高考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都必须执行好。这三个文件,各个侧重点不同,需要通过说明搞好兼顾和统筹。比如,四个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的高考设计各不相同,作为指导四省的学科高考大纲,只能是对四个省的共性要求,各省的一些个性要求需要用说明补充,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省2007年高考设计的主要改革内容包括:  其一,要求遵循课程标准,提高命题水平;  其二,采取3+3考试模式,实行超量命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课程选择和潜能发挥提供条件,也有利于高校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甄别和选择。  其三,减少会考科目,强化会考结果利用,10% 分数进入高考总分。保障学生的共同基础和知识学习的结构完整。07年海南高考总分为790分(增加了基础会考的40分)。  其四,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档案作为高考报名的必备材料和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这四条一经公布,就已经在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在正确说明考试大纲的同时,上述四方面的相关改革内容都要得到体现。  我们为什么还必须提出考试说明要考虑我省开课的实际。除了因为学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是我们要坚持的价值追求外,更在于我们是在全省2007届上完新课程后,七月才看到国家正式颁布的考试大纲。考试要求因此不能不考虑到全省高中学校模块开设的实际状况。这种用事后调节的方法做考试说明,困难可想而知。往哪方面调调,都可能产生偏颇,充分考虑全省高中模块教学实际是完全必要的。  四、高考说明要达到的要求。对高考说明应该做到什么程度,项目组提出:要将对考纲的细化、补充、调整说够、说准和说清。   1、说够。对考试大纲的细化、补充和调整要将该说的都要说到。所谓说够,就是站在2007年高考命题和复习角度,看学科高考的内容要求、考试形式、题型示例等是不是非常清晰、明确,能够操作。  2、说准。所谓说准,分别体现在对考试大纲的细化、补充和调整三个方面。  从细化角度,细化到什么程度合适?我们认为过与不及都不好。太粗则不明确。但也不是越细越好,越细不仅越难周全,而且细得不恰当,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东西,而不是考试说明。特别是划定得太细,不给命题和学习留有余地,也将带来不良后果。  从补充角度,考试说明对大纲的补充,从量上只能是补充必须补充的,即不补充就不能说明问题,从质上,必须是没有歧义,能够从补充中把握考试的各个要素要求。比如,考试说明要补充题型示例,题型的测验目标指向和难度预估都要尽可能的具体准确。  从调整角度,是否找准了调整点。所谓找准调整点,是考试说明要做到几个依据的兼顾和统筹,不能不作的调整。找准调整点,要考虑如何在可接受范围,既体现共性的考纲要求,也尽可能体现新课程和海南实际的要求。用行政上的话说,不能以这个文件否定另一个文件,用哲学的话来说,将大纲这个共性巧妙地寓于海南的个性和实际现实之中,用俏皮话说,我们不能自己打自己。我们的策略是只调整必须调整的,可以缓调、或可调可不调的一律缓调和不去调整。  3、说清。一是既然是高考说明,不能说而不明,不能有歧义;二是凡有补充和调整的,都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每一个调整点,都必须从四个依据上说明理由。最后,每个学科都要制订关于“考试说明”的说明。  总之,课程标准、大纲、省高考方案、海南模块开设的实际是考试说明制订的依据。考试说明要尽可能体现这四个依据的统一。教育部2005、3、21颁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是教育部提到高中新课程高考的唯一文件。其中“三个有助于”也体现了制约高考要求的不是一个规律,而是几个规律,改革后的高考应该将各个规律的作用统一起来。这就不可避免遇到两难情况,如何应对,我们的策略是:第一,两权之后,利中取大,弊中取小;第二,做到稳步稳定和可接受原则。改革必须坚定,但改革也不可冒进。稳步的体现就是可接受程度。可接受就是公平。强调要公开、开放来研制和论证考试说明,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有利于广大师生和社会对考试说明的悦纳和接受。比如,我省基础会考已经尝试了超量给题、限量做题,虽然选做题不可能完全等值,但考试过后,对基础会考的结果全省普遍接受。为什么?就是我省在制订高考方案和基础会考说明时,对试题等值问题进行过充分的讨论。经过论证我省2007年高考方案,大家能够从多角度,而不是从分数等值这一种公平观上,对待考试的公平问题。事实上,公平是多元的。分数等值是一种公平、机会均等是一种公平、程序公正是一种公平、对差异的认同也是一种公平。上述公平可以并存而不是只能从中挑选出一种解释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复杂社会系统绝对公正的不存在,从而使公正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体现往往不是绝对数量的平均,而是机会的均等以及对不可能抹杀的机会差异的认同。大家现在普遍接受的考试公平,其实也体现的是机会、程序和差异认同的公平,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等值公平。试题是学习的样本。样本代表的内容、完成试题所需要的能力,总是有某方面的指向性,而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具有相同的适应性。这也是对知识同样理解的学生,参加两场不同的考试,其结果也会有差异的重要原因。要求试卷的试题对不同态度能力倾向和不同学习准备状态的学生具有程度完全等同的适应性,这是任何试卷不可能做到的。只要提供选择的试题的等质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我们找不到足够的理由来说明,学生基于不同态度能力倾向做完全相同的题目,就一定比学生选做同样数量能够体现自己兴趣和能力倾向的不同试题更公正。因为选择,无法完全消除不同试题的等值差异,但同样因为选择,却增加了机会均等的公平。公平的参照可以体现在内容角度,也可以体现在人的角度。兼顾两者是最好的选择。好有一比,让喜欢吃肉的、吃鱼的分别吃鱼吃肉,各得其所是一种公平;不管喜欢吃什么,都要求同样地吃肉或吃鱼,也是一种公平。配餐未必比自助餐更公平,后者更加人性化。我们在基础会考命题时提出:一方面要强调数学意义上的等值公正,向试题等质化努力,从而尽可能将机会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被认同的范围。同时,又不能将数学意义上的试题等质公正绝对化和唯一化。还是一句老话,凡事要以理服人,而理论只要彻底,就一定能说服人。  我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是否在各学科考试说明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我们期待着今天专家的论证和今后实践的考验。  注:海南省教育厅于2006年8月23日在海口市黄金大酒店召开“海南省2007年高考学科考试说明专家论证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刘月霞、教育部考试中心处长李勇、任子超、张亚南,高考各学科的课程和考试专家共10余人参加了这次论证。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石秀慧、海南省考试局局长、厅党组成员郑万发,省教育厅基教处、省督导室、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领导和海南省2007年学科高考说明研制组成员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一天会议卓有成效,论证专家对海南制订的考试说明,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会议对2007年海南高考学科说明的定位和依据取得共识,对2007年我省高考学科说明的完善取得多方面的积极成果。 来源:新浪高考

Tags:说明,关于,海南省,2007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