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领导带学生越多:1个导师导30多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两位教授所带的研究生都在30人以上。[详细] 尽管职务众多,工作繁忙,但还有几十个学生每天在门下等着他们抽出时间来指导。几十名研究生要见老师一面都非常困难,同学们希望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能够经常听到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有老师反映,据他们了解,此类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 不完全统计数字: 西安交通大学万明习教授:17名硕士研究生,7名脱产博士生,7名在职研究生。 [万明习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现为何梁何利奖提名专家,并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等职。] 西安交通大学张镇西教授:16名硕士生,5名脱产博士生,5名留学生,4名在职研究生。 [张镇西教授:生命学院原副院长张镇西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任《激光生物学报》副主任编委、《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和《激光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学会陕西省分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 电话电邮和师兄 都能“导”学生 两位导师的学生们与老师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即使是电话也只能打办公室的。 张镇西教授告诉学生:最好不要打手机,因为事务太多,接起来很不方便。 万明习教授的学生更不幸运:硕士生得不到他的任何指导,有问题只能去向师兄们请教,博士生除了要代老师指导硕士小师弟外,自己有问题大多数时候只能与学院安排的另外两位没有资格带博士生的老师切磋。 “有名无份” 研究生:自由生活或辛苦工作 同学们说:在这里读书,主要是靠自觉,没有人管你每天在想啥、做啥,也没有人管你每天是否有进步。有些同学无故离开学校几天几十天,也从来没有老师来问。一名在职的学生在张镇西教授门下两年,却从来没有与师兄弟们打过照面。 由于得不到有效指导,也由于管理不严,部分同学把抄袭、拼凑作为手段来完成做论文这一课,个别人干脆就找别人来代劳。 张镇西教授的一名彭姓学生不仅找人代写论文,还动员老师把1/3的硕士生带到自己开的公司里干活。一名同学告诉记者,从去年读研以来,就一直被老师指定在公司“锻炼”,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很少间断,连寒、暑假也不例外。因此也没有时间到教室去上一年级硕士生应该学习的各种课程,只是在考试时才被老师“放假”几天。 相关阅读: 研究生质量下降: 师之过?生之惰? 六成硕导:研究生质量下降! 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课题组日前公布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调查显示,近六成硕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 报告透露,研究者对全国九十七所普通高校、二十个研究所的千余名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有百分之五十六点九的硕士生导师和百分之四十七点八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 中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中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以量代质的现象,在政策中存在重物轻人的倾向。这是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颉率领的课题组在11月举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上,提交的对教育部直属的71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和服务社会质量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生之惰 师之过 学生太实际 现在许多学生,则缺乏学术研究方面的精神,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社交,打工,以及外语的学习中去,从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有的甚至连导师布置的每周一篇读书笔记的要求都完不成。 本科教育不如从前 此外,本科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使得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大不如前。本科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目前的高中教育大多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而本科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又使本科教育沦为求职教育,学生们热衷于各类技能证书的考核,而忽视了对自己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在选拔研究生的时候很难招收到真正合格的学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陈琳(化名)说,她之所以报考研究生,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现在本科生在北京满街都是,想要凭一张学士文凭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她告诉记者,“而且,研究生的空闲时间比较多,自己一方面可以多打工补贴家用,一方面也可以多参加些社会活动,弥补自己社会经验的不足。” 研究生招收成份过于复杂直接影响学生质量 社会研究生班大量存在,还分脱产班和半脱产班,在职和不在职。这样的研究生有的甚至没有大专,本科学历,缺少学术研究能力,很难达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 相关阅读: 研究生诚信关键词 作弊造假学术腐败还贷 导师变“老板” 学生成小工 “你的老板最近让你做什么?”说这句话的人不是打工仔,而是某高校的一位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而非老师,这是当前各高校研究生们为导师打工的真实写照。 今年6月,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小雁就要毕业了。提起3年的读研经历,小雁不禁感慨万千:“大部分时间都在给‘老板’打工,专业知识学得一塌糊涂……” 北京某师范大学研究生小张:“现在的‘老板’都带好几个研究生,‘又整天在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国内大大小小的会议,有时还要出国,除通过电子邮件与‘老板’沟通,‘面授’的机会很少……”…… 导师已不是学术精英 路文彬博士回忆自己求学经历的时候说,过去研究生导师多是学术届的精英,是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具备出众的学术研究能力并在相关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而如今,高校对于导师的把关已经相对松懈的多,有的缺乏带研究生经验,有的甚至不具备带研究生的资格,但依然成为研究生导师中的一员…… 有水平的没时间,有时间的却没水平 如今高校对于导师的把关已经相对松懈的多,有的缺乏带研究生经验,有的甚至不具备带研究生的资格。社会竞争压力对导师也有不小的影响,经济压力,职称压力,以及学术研究的压力,令许多导师忙于自己的事务,指导学生的时间大大减少…… 相关阅读: 部长、专家求解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难题 研究生教育是需要条件的,其中,研究生教育要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第二,要有合格的导师;第三,要有足够的科研项目和经费…… 教育部部长周济: 推行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制 国际上很多国家,把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过渡学位,现在他们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都已经转移到不是进行研究论文的学习,而是进行课程的学习。但是这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研究生应该还是坚持以研究为主进行学习。在今后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当中,要更加加重科学研究的成份。要推行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制,完善研究生学制,要把研究生论文学习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没有科学研究的课题,就不能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要想进一步地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就必须大大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科学研究的成份。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历史学教授唐凌:恢复一位导师两三名研究生模式 李政道曾说过:研究生的培养,从根本上应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但随着研究生逐年扩招,师生比例也严重失调,许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前是一位导师指导两三名研究生,现在是一位导师指导二三十名研究生,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下滑趋势迫切需要引起重视。”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路文彬:读研读博绝不能成为一种时髦 有的人虽然拥有高学历,但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当作人才来对待,而是看作一种身份的炫耀。而部分高校则过分地追求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置,在他们看来,学校硕士点,博士点的增加,已经成为一种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手段。 北大:平均每个导师指导4到5名硕士生 北大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300名,每年招收博士生1400人,学校建议每名导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原则上不允许超过2名。除职业训练型的研究生外,近年来北大每年招收硕士生约3000人,学术型研究生规模基本稳定,扩招的主要是职业训练型的研究生,平均每个导师指导4到5名硕士生…… 来源:人民网。 Tags:1个,导师,30个,学生,教育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