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锺龙,男,甘肃皋兰县人,现年16岁,皋兰县水阜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他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美德少年”、“礼仪标兵”等,2013年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孝老爱亲“兰州好人”光荣称号。 白锺龙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肢残,病腿蹒跚难行,农村繁重的农活,每一样对他来说是大难题,瘦弱的双肩难以挑起家庭的重担,让一家老小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是他的最大目标;母亲智障,生活无法自理,更别说关心家人,相夫教子,向家人不断要吃要喝是她的生活常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水阜乡涝池村有许多人靠做买卖、跑运输发家致富了,但白锺龙家只能凭几亩水浇地勉强度日,当周围邻居的一幢幢楼房、平顶房拔地而起的时候,他们家仅靠几间破房遮挡风雨,艰难维生。白锺龙的童年和贫穷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吃不饱穿不暖,过年过节也没有新衣服和好吃的,帮爸爸干农活,替妈妈做家务的日子几乎和他的年龄一样长,但与生俱来的坚强和乐观,依然让他开朗阳光。 勤劳的“好孩子” 打记事起白锺龙生活中劳动是第一要务,幼小的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春耕时帮父亲往地里送粪土,他拿着比自己身高还长的铁锹把土粪铲到架子车上,拉车的时候,残疾的父亲在前面拉,他就在后面绷紧身子用力搡,小脸几乎贴在粪土上。家里没有任何现代化农机具,种田要人拉犁,小锺龙就又把拉犁的绳子勒进自己的肩膀上,这一幕辛酸的耕作图,常常让乡邻们提起。夏天当父亲拖着残疾的腿去田里耕作时,他会帮助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拔草、松土、打药、割麦子、撒化肥,样样不差,小锺龙俨然是一个小把式。庄稼地里浇水是一项很苦很紧张的差事,不分昼夜轮着进行浇水是没有固定的时间,渠沿打滑难走,还有掉到水里的危险。堵水口的时候,父亲铲泥来截住水流,有时候水流太大,小锺龙只好下到水里用自己的身体帮父亲挡住水流。冬灌时,一旦遇上半夜三更,气温往往在零下几度,此时别人家小孩早就躺在热炕上熟睡了,但他们父子俩不得不同时出动去浇水,小锺龙拿着手电筒一步一滑地走在田埂上给父亲照亮,等待的时候还要在地边找柴草烧火御寒,经常是浇完水天也就亮了。艰辛的体力劳作,让小锺龙双手长满了裂口和茧子,也让他的个头比同龄孩子矮了不少,每当夏收时打下粮食,能解决全家吃饭问题时,他就感到格外地高兴。他的性格日益变得坚强,他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一些人生道理,他明白他的生活只能由他的双手来打造,他和家人的幸福只能是出现在他身上的成长,这种成长包括劳动、也包括学习和生活。 懂事的“好儿子” 白锺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要强”。父母的残疾,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摘菜、淘米、炒菜、洗锅、做馍馍、洗衣服,家里的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白锺龙自上小学开始,每天天刚蒙蒙亮,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暖被窝里呼呼大睡,白锺龙已早早起床为生火,开水泡馍馍是他们家一年365天不变的早餐。照顾母亲起床洗脸吃饭,然后去学校上课。中午,别的孩子都可以回家吃着现成的饭菜,甚至有些孩子还在为饭菜的味道挑拣,白锺龙只能风风火火地赶回家生火做饭,他的眼泪经常被炊烟呛出来。等父母吃完后,赶紧洗锅刷碗,然后气喘吁吁地跑回学校上课。晚上回家,又得生火做饭,有时候还得做馍馍,吃完饭后还得写作业,经常到十一二点才能上炕睡觉。上初中后,学校离家较远了,只能住校。父母的生活出现了不便,白锺龙家的难题又来了,他曾一度有弃学的念头,但他明白,只有智慧才能改变他及家庭的命运,只有知识才能让他担当起赡养父母的使命,最终还是放弃退学的念头,坚持上学。此时的白锺龙长高了一些,力气也大了一些,他开始动脑子相想办法,他调整了劳动和上学的时间,更多的利用周末时间来完成一周的家务活。周末是别的孩子走亲访友、嬉闹玩耍、补吃补睡的时间,白锺龙不是在家里拉土填猪圈攒土肥,就是磨面、洗衣、搞卫生,再就是在地里挥汗如雨地帮着父亲抢干农活,他常说:“爸爸把活攒着我周末回来再赶干”。从地里回来,他一定要为父母做好一周的馍馍,还要准备一些容易贮存的面食和菜类,以便父母在他上学期间正常生活。每年冬季来临前,他会帮助父亲从集镇上把御寒的煤炭拉回家中,还亲手把家里的窗户用报纸粘一下,以达到御寒的目的。他成了父亲活中的“盼头”:盼他上学考出好成绩,盼他回家种田干活。艰难的生活,沉重的劳动没有让白锺龙产生自卑,也没有消磨他身上的童真和热情,他更深地理解了父母的处境,懂得了父母生存的艰难。在劳动中他看到了自己力量的价值,也感受到自己生命对于双亲的意义。因此,他变得沉着自信,而且倍加爱护父母,他用他的言行质朴的阐释了孝心的含义。 孝顺的“好娃子” 在白锺龙年幼的时候,许多同龄的孩子都在争着夸赞自己的父母挣的钱多,他听了总是微微一笑,有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嘲笑白锺龙的父母都是残疾人,更有顽劣的孩子时常跟在白锺龙母亲身后,故意扔土块来激怒她,每当此时,白锺龙便去赶退小孩子,替母亲揉揉肩、锤锤腿,安抚母亲的情绪,将“撒泼”乱叫满街的母亲带回家中。他理解父母的艰辛,忧愁父母的残疾,稍大一些时他不断开始寻找“土方”,查阅资料,想找到治母顽疾的良方。为了发展母亲的智力,他不厌其烦对母亲说话,让母亲倾听,天长日久,痴呆的母亲终于能够喊出他的名字。人们都说这都是小锺龙带来的奇迹。从出生到现在,他们家里从没有买过肉和菜,只吃自家园子里的小青菜,有时候亲戚和邻居给点肉或者好一点的菜,白锺龙从不舍得吃,总是偷偷的放在他爸爸和妈妈的碗底。上初中了周末回家,他会将平日学校所发的营养餐中的牛奶和蛋糕,悄悄积攒起来,带回家给父母吃。父亲每从田里回家,看到父亲蹒跚的姿势和满身灰尘,他马上找扫帚弹去父亲身上的灰尘,并为父亲端上一盆洗脚水,亲手洗去父亲脚上的污泥,也用热毛巾把父亲的病脚焐得暖和些。人们常说“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恩”,对于白锺龙来说,残疾的双亲就是他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开心,就是他劳动的动力,即使这种艰辛的劳动让他饱经磨砺,忍受精神和肉体双重痛苦,从而过早地成熟,他也从来不曾有过一丝的抱怨和不满。而他也从来不曾想到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孝”字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 勤奋的“好学子” 天道酬勤,勤劳的习惯也渗透在学习生活中,就是认真和踏实。从小学到初中,白锺龙从不迟到或早退,他认真听讲,刻苦钻研,及时完成作业,独立思考,虚心向上,由于他踏实认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还认真学习各种才艺,尤其喜欢模仿小品,表演起来惟妙惟肖。他热爱班集体,每逢学校大扫除,他总一马当先,卷起裤卷拿起拖把,在卫生死角的地方,有的同学手捂嘴,他却用手去掏那些脏东西,他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就把教室整理得井井有条,把周围的环境弄得干干净净,让人走进教室,神清气爽。他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艰难的处境,生活的磨砺,象一击一击从天而降的敲打;坚强的性格,孝敬的情怀,是中国龙的传人,本色的操守,白锺龙就象锺锤敲击下成长起来的一条小龙,任重而道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未来道路多曲折,注定充满了荆棘和挫折,但只要坚持前行,一定能走得更远。岁月的磨练让他懂的了坚持的力量,坎坷的经历使他铸就了钢铁的意志,因自信而自立,因自尊而自强,用双手拥抱青春,用奋斗谱写属于自己的天空。他坚信,永不放弃追逐梦想的信念和脚踏实地奋斗不息的态度,必将为他赢取明天的辉煌! Tags:2014年,最美,孝心,少年,白锺龙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