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画面,体会诗词情感诵之以读 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咱们先来读,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跟我们前面学过的《如梦令》一样,古人用词牌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但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你会想到什么?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 A:自由读 B:个别读两三个,交流: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师:“西塞山”(点红“西塞”)这么难读的词都读正确了,了不起!“塞”是个多音字。“西塞山”一座山的名字,在浙江湖州。 (点红“鳜鱼”)“鳜鱼”的“鳜”,不好记,能认识它,博学!一种淡水鱼,味道很鲜美噢!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师:(点红“箬笠、蓑衣”)平翘舌音,你都读准确了,赞一个。这两个词的确很难读,让我们一起读两遍。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图片出示)看,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C:集体读:我们一起把整首词读一读。 2.再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点词的味道。 教师由前面的集体读引:诗词读准了字音,读流畅了,那是远远不够的。诗词的读法和其他文章不一样,要把节奏读出来,声调要稍稍拉长一些,这样读起来就会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A:自由练练。 B:请朗读不错的孩子示范读,师:试着像XX同学这样,读出点词的韵味来。其中哪一句读得特别好。(生若范读不到位,策略:师范读,也可选同学读不好的句子。) C:再请三四个孩子读,评价:有点感觉了!像是在读词了!有了音乐感,韵律美!词的节奏感有了! D:听音频,练习读 E:齐读,师引:西塞山前白鹭飞…… 1.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师介绍: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好朋友,他曾经这样夸张志和: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 2.读出词中画 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说一说你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 教师相机指导说得更具体 (1)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学生会找到青、绿。绿的仅仅是箬笠和蓑衣吗?还有什么是绿的呢? ——山是绿的。是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水是绿的。对啊,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箬笠是绿的,蓑衣也是绿的,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 想起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色的鹭,看到白鹭这样飞,想起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红色的桃花,绿叶衬着红花,千里莺啼绿映红。 (2)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指名说) 小结: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作者的一份悠闲和自在。 3.来,让我们静静地站着溪边,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吟诵—《渔歌子》(师生共同朗诵) 师总结读词方法:我们刚才通过读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进一步去运用。 过渡:读诗歌,光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 1.了解背景,师介绍: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放浪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应答他的《渔歌子》。(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和诗、品出钓中情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词和词吧。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弟弟呀,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哥哥呀,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你为何不归呢?(指名说)(景美、鱼肥、雨小、披着蓑戴着笠的、喜欢钓鱼) 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呀?(指名说)(钓的是悠闲的生活,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他钓来了清闲,钓来了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配乐) 过渡:正是因为垂钓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代不少诗人都很喜欢写垂钓。 1.课件出示 绝句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 2.齐读 师:这首诗和我们今天学的《渔歌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比较) 小结: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要读懂这些诗歌,我们得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 查资料学习岑参《渔父》、李贺《钓鱼诗》、 储光羲《钓渔湾》、杜牧《渔父》、司空曙《江村即事》等诗,了解作者,体会“钓”中情 Tags:渔歌,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