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

日期:2012-12-7 09:20 阅读:
  

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

                                        陈飚

    摘要  孩子的教育从家庭开始,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可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样看来,不仅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而且还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很好地结合,通过加强家校联系来取得学校教育的真正成功。

    关键词  家校联系   提升   教育管理水平   家长心理  联系途径  关键点

 

    孩子的教育从家庭开始,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可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样看来,不仅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而且还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很好地结合,通过加强家校联系来取得学校教育的真正成功。

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研究家长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发的教育方式,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探索拓展家校联系的新途径,以提高教育效果。

一、家校联系中需注意家长的四种心理

    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的心理素质及其在教育子女时集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决定其对子女采用何种教育方式。家长对学校的态度,表现出了多种不同层次的心理水平,而家长不同的心理水平,对其家庭教育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家长比较普遍存在如下几种心理状态的倾向。

    (一)依赖心理。这类家长初次见到教师就忙不迭地再三说明:你们学校的老师都很负责任,我们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教育方法,不能辅导学生,这孩子平时只肯听老师的话,我们只好拜托老师多多管教。这几句话就把教育子女的大事拱手推给了学校,依赖老师去管教学生。这些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教育学生只是老师的事,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只管自己的孩子吃饱穿好,较少过问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时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子女的缺点。一旦子女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不合家长的心意时,家长就容易出现烦躁情绪和不满的心理,于是常常不问青红皂白狠狠地训斥子女甚至打骂一顿了事。这种由依赖心理产生的触及皮肉不碰思想的简单做法,往往治表不治本,反而会逐步形成家长与子女对垒的局面。

   (二)应付心理。有的家长懒于通过过细的工作来因材施教,在老师那里如何了解的情况,就原封不动机械地照搬给自己的子女,并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变通的措施。在家校联系中,家长往往只是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愿听喜不愿听忧,遇到子女出现问题时只是不加分析地应付。这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与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三)合作心理。合作心理是家长既信赖教师,又经常主动地和教师联系,如实地反映子女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同时积极地向教师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及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教育的对策,彼此分工合作。这类家长明白教育子女必须透彻地了解子女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不断分析,采取符合子女心理需要的正确的教育手段。所以,一旦他们发现问题之后,都能采取积极地与教师合作的做法,分析原因,帮助子女吸取教训,尽快改正错误缺点,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目标心理。家长能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各方面素质的水平以及学校的要求,认真思索,对子女提出切实可行的近、中期目标,并善于进行目标管理。经常观察、督促、鼓励、矫正子女实现目标的可达程度。家长能主动地和教师商量目标的可行性,与教师一起分析子女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身体条件等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出实事求是的目标和教育措施。尽管目前这类家长为数较少,但由于教育效果明显,因而这种做法能起到引导和榜样的作用。

    家长在家校联系中所反映出的不同心理水平,决定了他们家庭教育的不同层次。要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校同步,就必然要改变某些家长的心理状态。

                    

二、家校联系的三个层次

    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使教师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以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显然,要达到上述目的,单凭目前的教师家访是不够的。我们要寻找新的载体,探索家校联系的新的模式,使家校联系在更高层面上,显示其更好的效果。应该把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三个层次的教师与家长联系途径结合在一起。   

   (一)教师与家长常规性的联系途径
    1.
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沟通情况。因为时间有限,双方只能肤浅地了解面上的情况。

    2.家庭访问。一般情况下,普访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校内外表现;随访是发现苗头,即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家访能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家校联系,最大的作用在于能改变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依赖心理。

    3.家长来访。能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4.电访信访。随着通讯事业的日趋发达,教师与家长有情况可随时用电话联系,便捷快速,但也受时间限制。对一些家长工作在异地的,通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5、使用好家校联系册。这是我们老师每天与家长联系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家校联系册,可以处我们老师与家长之间无形地建立起一种互知互通信息的关系。但是就目前的使用的状况而言,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还需不断改进。

    常规性联系的确能了解学生(或子女)在校内外的表现,也容易掌握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能改变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但对教师而言,学生面广,工作费时。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单靠这条途径很难达到目的,为此,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途径必须拓宽、加深。

    (二)教师与家长研究性的联系途径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观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成材动力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个别谈心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层次、心理素质水平进行调查,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内心世界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信息。这种研究性的家校联系途径能在科学的前提下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较好地合作。能够做到处理问题及时,针对性强,产生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出主意,家长照着办的毫无主动精神的应付心理状态。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能给我们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这种研究性的家校联系途径应该是十分有效的。

    ()教师与家长探索性的联系途径

    随着学生家长高学历文化层次数量的增加,部分家长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他们能根据子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子女的成才设计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共同来探索家庭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子女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探索性联系途径。

    家长沙龙是探索性家校联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一种很好的媒体。我们可以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经常提供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种信息,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在家长沙龙中,可以请这些家长代表以现身说法介绍育人经验,促使其他家长的心理水平由依赖、应付性逐步向合作、目标性转化。

    上述三种家校联系途径的作用机制是:以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的家校联系途径,使教师和家长把学生(或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长及其子女的内化水平和外显行为,用调节作为手段,反馈到教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路,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三、家校联系的四个关键点

    家校联系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认为有四个关键点很有必要提出来。

   (一)要经营放心二字

    以家长会为例,很多学校尽管采取了很多办法,开家长会时家长仍难以到齐;而一些名校却不用做多少工作,家长会时家长也到得很齐。分析以上的现象,我们不难明白,名校之所以有这么一种效益,就是因为家长对学校放心。因而我们是不是要从家长的意愿出发,思考家长最关心的是什么。

    我认为家长最喜欢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关键的。做得再好的家校联系,如果没有从改造学校、改变学校、教师形象入手,那只能说是流于表面、最终流于形式的联络

     一个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一小部分,但却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全部。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反思我们的人性化育人方式那样,将我们所倡导的师生间的民主共享互动的伙伴关系,也同样做为我们的家校联系的目标呢?

    家校联系,就要努力营造好放心氛围,才能走进家长的心里!

   (二)要还原主角位置

    实践一再证明,家校联系中学生应是家校联系的主角。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对于今天的家庭来说都可能是惟一的教育晴雨表——今天,孩子放学高兴了、伤心了,孩子回家早了晚了,孩子打架了,孩子成绩不及格了,孩子讨钱说要交学费了……

    一个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不全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却几乎是每位家长关注的全部。

   (三)把好学生的双重性格

    做好家校联系,让孩子做家校联系的主角,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让孩子真实反映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为学校育人,而是为社会、家庭育人。如今的许多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遵章守纪、热爱劳动,礼貌待人,助人为乐。但一离开学校,脏话连篇,傲慢蛮横,懒惰成性,我行我素。这样的孩子,家长如何相信学校教育得力,心一起,诚信焉存,这样的家长如何能与学校处好关系?

把好孩子的双重性格关,就要在学校加强性格品质教育,让孩子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言行一致,向看齐;要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引导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要形成家庭、社区监督机制,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儿童的评价权真正交给社会,交给家长。

   (四)做家庭沟通的红娘

    家校联系之所以举步为艰的原因,很多是家庭沟通难的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家庭生活中的难题。由于,使他们更容易表现得自私、孤僻、任性、娇气。再加上有些家庭教育的不得法(如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的家庭教育)。孩子与家长的代沟日趋明显。普遍现象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交往尚可,可一回到家,与家长沟通经常是漫不经心甚至是懒得搭理。家庭沟通难是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不用说寻常百姓,就是有些名师家长也深为无法与孩子沟通大感头痛。

     引导孩子学会与家长沟通。是让孩子在家校联系中唱好主角的前提。要端正孩子沟通的态度,懂得尊敬长辈,言辞有礼貌;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沟通交际的技巧,多创设一些普遍性的话题,如不满意家长给安排的活动怎么办对家长言辞、态度不满怎么办?如何让家长接受你的意见等,让孩子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要改变传统家校联系重于交流学生学习、表现情况的单一作法,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形成,引导家长们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让家长学会做现代父母,懂得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还要多开展亲子活动,以孩子喜闻乐观的游戏、活动形式,让孩子与家长在活动中并肩作战,密切协作。

    学校做好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红娘,不仅通过双向的民主互动,让家长们学会营造新型家庭的时代氛围,也让孩子们在感受、体验亲情中学会尊重,学会协作。

 

Tags:加强家,联系,提升,学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