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让班主任头疼的便是问题学生的管理,问题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要攻克的主要目标。但是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常感慨:对学生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却收效甚微,学生滴水不进,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没有洞悉学生的心理,没有掌握好交流的艺术和技巧。首先,我们得承认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就不能以条条框框的纪律机械地与他们对号入座。大学生的思想还在成长期,可塑性大,但可变性也大,思想波动大,做学生德育工作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结合笔者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对问题学生教育的几点见解。 1 把握好谈话的时机 教师与学生谈话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才能取得谈话的最佳效果,达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 1.1发现学生有进步时 选择这一时机谈话,正好符合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倾向。谈话时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就有积极参加谈话的意愿,就能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与他们建立感情上的联系,进而将谈话作为推动他们转化的良好开端。 1.2发现学生有异常时 自制力差、易冲动是青少年的特点。一般来说,学生情绪、态度和行为在犯错误前都有一定的异常表现。教师应在平时对学生多加留心,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各种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与之交谈,妥善处理,把各种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1.3发现学生有困难时 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或意外时,教师若能及时找学生交谈了解情况,帮助其解决困难,哪怕是帮助做一件很小的事,学生都会感激不尽,甚至终生难忘。比如学生生病时,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并去看望,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关爱会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增进师生情感,教师可以把握这一时机,以情激情,委婉的对其提出一定要求。这样,学生将在感激中有所觉悟,并暗下决心主动争取进步。 2 注重交流的方式 2.1放松情绪 当问题生走进办公室时,班主任要通过热情招呼、“慷慨地给予笑容”、请学生坐下来等礼貌行为给学生以亲切感,然后从学生的特长、爱好引出话题,“投其所好”。对于沉默寡言无明显特征的同学可以从拉家常谈起。待学生紧张情绪完全放松了、戒备心理解除了、师生的心拉近了后谈话才自然和谐,易于接受。 2.2以情感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指责,都会关闭学生心灵的大门,甚至引起对立情绪。因此,要“达理”必先“通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一样,怀着诚挚的爱,尊重学生,感化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亲近与信任,才能向教师说出自己心底的秘密。 2.3相机试探 谈话开始后,班主任不要急于亮出谈话的意图和主题,而要以谈心的形式启发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待其谈得情真意切时,可有目的地在关键处画龙点睛地插上一两句,诱导学生吐露真情,讲实话,用以证实事前了解到的情况,获得新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依据。例如,一位问题生上课迟到了十几分钟,下课之后教师找到这位同学和颜悦色地问:“是遇到什么麻烦还是身体不舒服?你可以告诉我吗?”这种随机试探没有一句训斥、指责的话,也没有一个讽刺挖苦的词,既能问清迟到的原因,又能使迟到的学生受到一次教育。 2.4激发勉励 孔雀有开屏展示自己美丽的天性,每个学生也同样都有学好功课显示自己能力的愿望。他们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老师教育学生应针对具体问题巧妙的采取激将式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由衷地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体贴。例如,某学生因对军训内务评比结果不满而找教官闹事,从而使班级与应有的荣誉失之交臂,拖了集体的后腿。班主任没有训斥,而是帮助她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最后,班主任感情真挚的对她说:“你因冲动而影响了班级的荣誉,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老师接着问:“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最理想的。 2.5选择场合 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在办公室里谈话是比较正常的。办公室里严肃认真的气氛对谈话的效果不会产生什么负作用。但对有恐惧心理的学生,一般不宜在办公室里作“正规谈话”,而宜在操场上、校园里作“随便”的谈话,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达到较好的谈话效果。对于那些比较顽皮的学生,也不要一有什么过失就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里来训一顿。因为来多了,他们也就无所谓了。遇到这一类的学生,班主任不妨在课外活动场地与他们一起活动,等活动差不多了再和他们谈。这样可以消除对立情绪,比在办公室里严肃、认真地批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3 适时而合理的批评 《礼记》中说过:“玉不琢,不成器”,在大力赏识教育的今天,批评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在批评教育中若能注意以下几点,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把握尺度 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常发现。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过后,过了一会儿,觉得意犹未尽,又会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批评,会使学生极不耐烦,讨厌至极。其实在第一次批评的时候,学生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的正确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是在第二次挨批评时,学生就会出现厌烦的心理,如果再来第三次,厌烦心理就会成几何数增加,甚至由此演变成反抗心理。可见,我们教师的批评不能过限过量,应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这点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尤其重要。 3.2留有余地 在批评学生过后,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责备。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穷追猛打”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相反,如果教师总是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学生就会将心扉紧闭,对批评一概充耳不闻。 3.3适度安慰 怒责之后莫忘安慰。如批评之后最好也说上一句:“也许,我的话重了些,但愿你能理解我的苦心。”听到这类结束语,学生会有勉励之感,认为这一番批评虽然严厉了一点,但都是为了我好。相反,“懂了没有”“如果再犯,我决不饶你”等穷凶极恶、命令式、威胁式的结束语,只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可恶的印象。这对以后的管理极为不利。 一位思想教育家说过:“没有情,思想教育就失去了感召力;没有理,思想教育就失去了战斗力……两者不能相互等同与取代,如同盐溶于水一样,但溶化决不是消失。”因此,问题生的管理技巧在于无论是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还是批评教育,都应将情和理有机的结合,恰当地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师生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 Tags:浅谈,班主任,应对,问题,学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