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沁园春·雪》说课稿

日期:2011-12-15 21:54 阅读:

《沁园春·雪》说课稿

源潭镇二初中 李 路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是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代表作。整首词的意境优美、豪迈,气势磅礴,语言精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极好作品。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读诗词,读出词味,学会品悟词的优美意境。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

(1)欣赏、背诵名家诗词,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3)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5)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朝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诵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

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听读全词--—初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导入课文学习时,我为学生寻找了一些雪景图片,进行感受,进而激发联想。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先读,后思考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教学手段上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一些雪景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雪景图片、人物图片、背景图片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雪景图片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营造学习探讨的气氛。板书课题。

第二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四步、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问题:
  学习上阙  1、词语理解

望、惟、余、大河、顿失、驰 、须

2、、这首词一开始就为我们交待了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景物?

3、作者“望”到的景物有哪些?

4、如何理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中的“千里”和“万里”?你认为该句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会让人产生一种怎样的感觉?

6、思考讨论:联系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谈谈作者为什么要把“长城、黄河”这些景物写进词里?有什么深刻用意?

7、总结上阕写景的结构层次:

8、词语理解:

学习下阙  略输、俱、数、风流人物、今朝

9、谈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0、作者在文中评价了哪些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11、作者如何评价古代英雄人物的?请从用语准确的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12、什么样的人称得上“风流人物”?作者在下阕中为什么要评论古代英雄人物?

13、全词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这13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第六步、反馈。及时反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便于课后辅导。

第七步、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像,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Tags:沁园春·雪,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