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浅谈思品教学的几种教学设计

日期:2011-12-13 10:15 阅读:

       思品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和品德教育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渗入,很多同行都感到思品越来越不好教学了。实际上,要教好思品,使学生对思品产生浓厚兴趣,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下面就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几种教学设计。

一、歌曲式教学

        好的歌曲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利用好的歌曲教学,让学生从轻缓、愉悦、诙谐中陶冶情操,调节情绪,集中精神。恰当地利用歌词,寻找与本课教学的契入点,使学生能从一首熟悉的音乐中学到知识,陶冶情趣。歌曲教学,即可作为新课导入,新课结束,也可贯穿于教学始终。利用歌词,逐步拓展,层层深化,达到应有教学目的。

        我在七年级下《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中,就通过儿歌《小兔子乖乖》导入,让学生分析歌曲中小兔子与大灰狼代表现实生活中哪两种人物,进而层层展开,进入主题。初二《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中就利用歌曲《常回家看看》,通过对歌曲中歌词分析,让学生理解公民在家庭中应享受哪些权利和履行哪些义务。初三第三课,就可用《走进新时代》作为小结:里面歌颂了哪两个伟人?他们对中国发展各有什么理论贡献?“当家作主”“富起来”分别指哪段时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诗式教学

       古诗能给人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从诗中寻找意境,体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的欣赏、分析,从字、词及作者思想、意境中寻找与教材知识的契合点,用所学知识来具体分析实际生活,现实意义及有关问题。初三在《封建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这一框中,我就用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来教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的什么特点?

(2)这个社会主要有哪两个阶级?

(3)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统治阶级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剥削的?

(4)造成农夫犹饿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古语式教学

好的古语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精华,里面蕴含了很深的哲理。在七年级交友这章里就可用到“出门慎交友”,“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得病”。让学生从这些古语得到启发,受到情感熏陶。

四、散文式教学

        现行新教材的一堂课文就相当于读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从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中得到情感教育,导之以行,胜之老师百句话。在教学《男生,女生》时,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早恋”问题,就用了一篇散文《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世间万物和服时节,过早地成熟,就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

不要以为我细小的手指可以抹平你心中的创伤。

不,它能承受的只是拿书握笔的力量。

我脆弱的心灵载不动你的款款深情,驶向海洋。

我不想让自己的小船过早地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

请原谅我的沉默,失去我并不等于失去一切。

如果真的如此不幸,只能说你还太幼稚。

把我连同你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

那时你会发觉阳光依尽灿烂,所有的日子依旧美好。

五、情景设置式教学

        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学习,这也是现行课改的要求。在七年级下《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中,我就设置了一个情景:假如星期回家,看见有陌生人正在自己家中翻东西,这时你该怎么办?让学生根据情景自主去讨论,去合作。

        总之,任何学科,教无定法,只有教师根据学生钻研教材、精心设置教法,才可能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随着诸学科的相互渗透,思品学科显得更为突出。作为思品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多读各方面的书,还要研究现行语文教材,注重在思品教学中引用语文有关知识,实行思品、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穿插,那这样思品也就好教学了。

 
 

Tags:浅谈,思品,学的,几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