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关键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本文主要谈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盲目地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里,我仅就同学们在记数学笔记中存在的不当提出来进行分析,便于帮助大家克服不良习惯,迅速掌握记数学笔记的方法,快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首先,应注意记实用的笔记,决不记教学实录。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方式,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大篇,简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成了实实在在的教学实录。这种过分依赖笔记、忽视听老师讲解、忽视思考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作出示范性阅读(①理解课本标题,围绕标题理解课本中心内容;②细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认真理解其含义,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即内含)和适用范围(即外延),对表达概念的文字作深入的推敲。例如,对于“弧相等”和“弧长相等”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意义全非;③正确阅读定理。分清定理条件和结论,弄清证明思路和方法,熟知定理条件在定理证明中的作用;会联系实际应用定理,对类似定理能进行分析、对比,准确掌握;研究定理是否可以推广,定理条件变化时,结论将发生怎样变化,等等;④弄清课本中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公式的特征和推导方法,公式间的内在联系;⑤紧扣课本内容理解例题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寻求例题的多种解法,分析最优解法,提炼最优解法。必要时,亲自动笔把课本中因节省篇幅而省略掉的步骤补充出来,以便顺利理解。仔细阅读课本中注释,认真观察插图,分析图形是否合理,能否起到数形结合的作用。)对启发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上课只顾记笔记,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点拨,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要求听课精力要集中,思维始 其次,笔记本决不是收集习题的习题集,应记下最该记的。 有些同学习惯于抄录一些杂志上的习题及其解法,打开他们的数学笔记本,简直就是一本考试题大全或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习题集锦,但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根本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和体会。诚然,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若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解决本题用到什么思想方法,联系了那些知识点,怎么破题,有无别的解法,解决这类问题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何时急转弯,何时遇到岔路口等。解题也是如此,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这对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出解题经验文章,帮助别人引路。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第三,切忌勤记懒用,随记随丢,要随时根据需要启用,发挥笔记的作用。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抛弃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我想,这可能就是第一条中说到的“记得太多”,杂无头绪,难以启用吧)。事实上,优秀的学习笔记是个人最好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是复习过程中最好的指导老师。因为,优秀的学习笔记既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又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学习笔记既是“温故知新”的指南,又是“知新温故”的重要航标,既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又能借此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探索、钻研过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式方法,很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实践、探索、创新、创造能力。 第四,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注解,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 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Tags:谈谈,怎样,数学,笔记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