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试论现在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形象

日期:2011-11-15 15:40 阅读:

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教师节讲话的体会,胡总书记提出“三个必须”: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胡总书记还对全国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四点希望”都是在讲教师队伍建设,“三个必须”中也有两个是讲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那么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应具备有什么基本素质和形象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所改变和发展。新世纪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形象应具有时代的气息。通过学习,我认为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这几个方面。新世纪对教师的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教师应该了解其形象的德育功能、榜样功能、迁移功能和感染功能。本文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析现代教师的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形象。

关键词:

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      身心素质 

德育功能        榜样功能     迁移功能        感染功能

 

 一、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除了具有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外,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的更新,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其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目标的达成。

     首先,教育应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现代科学发展出现了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各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这就向老师提出更新的要求。老师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才能给学生更好的讲解。其次,老师还应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的迅速传播和电子技术广泛使用,传统的教与学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例如现在很多城市的教师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书面备课的方法,将备课和课件制作在电脑上一并完成了。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或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高新技术的发展,站在高科学的前沿,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另教师还应有创新精神,以追求最科学的东西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这是教师职业特点,也应该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胡总书记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学科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只有追踪学科前沿,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不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创新,才能站在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   

      再者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育观、现代学生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评定学生素质的标准也在于学生应用和拓宽知识的能力,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成败。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能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专业素质

    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不同时期,加以引导。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曹冲称象》一课是赞颂曹冲善于从他人的意见中吸取合理的成份,把不能宰割开的大象换成能分解的石头,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曹冲的聪明就在于他应和了等量代换的原理。可是这个原理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并不容易,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借用教学课件来演示,配合阅读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机动灵活地优化组合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并提高学习效果。这才是完整意义的专业素质。再如数学专业知识,其前提条件是能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和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能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并能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专业知识就我认为不仅仅是对课本的理解,对概念的认知,更为重要的还要具有基本的教育理论,因为教育基本理论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其实不单只是一门课程,它是一门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如数学当中的年龄问题,流水问题,行程问题等等。所以我们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当中,这样就更能贴切他们。

(三)职业道德素质:

     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

     其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教育事业的热爱。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教师的工作难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工作难以准确量化,同时又随时随地受到学生和同行的监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良知。因此从本质上说,教师的职业劳动就是一种奉献,每一名老师都应真正具有一种奉献精神。

其二: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同事的协调关系。

这种职业道德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用一个“爱”字就可以包容。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使先进的学生得到鼓励,使后进的学生看到希望。如果教师对学生产生不了爱的感情,态度冷漠,学生就会敏锐地觉察出来,就会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鸿沟。但是教师的爱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偏袒,而是在爱的基础上的严格要求。爱之深,教之严,学生懂得这个道理,并喜欢亲切而严格的教师。
   那么教师的爱应在什么基础上产生呢?首先,我认为在对教育工作有了敬业精神后,还要了解学生,富有同情心。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所与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大学三家合作对初中学生调查的结果,三个国家的中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是“理解同学心情”、“待人公平”、“幽默慈祥”,能沟通学生思想感情的教师;而那些不了解学生,上课只讲知识,缺乏情感交流,经常考试,作业繁重,甚至对学生扳着面孔,态度粗暴,瞧不起学生,没有同情心,上课来,下课走,经常拖堂的教师,是学生最反感的。其次,热心教育活动,水平较高,方法灵活多样,也是产生爱的一个条件。调查发现教学方法灵活,热烈,同情、尊重学生,耐心温和、严格要求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最具有威信。再次,和教师的思想品德有关,思想品德水平高,才能影响好学生,学生也易接受,爱也就能产生。
(四)身心素质:

   小学教育历来被称之为教育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试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身心素质是现代教师素质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21世纪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建立的基础。高的教学教育质量,必伴随着教师的健康身心素质而产生。教育的活力,来自教师身心素质的活力。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到的最重要影响来自教师,教师心理素质和特征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应具有哪些方面的身心素质了,我对此有几点浅薄的看法:

首先:得爱教育事业,只有爱教育事业才会获得工作上的无穷乐趣。(此观点在上诉职业道德中已有表述)

其次:一位好老师要有较强的自信心,不管是在能力发挥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教师都要表现出积极、自信。自然,教师工作在不同的学校,有的在重点院校,有的在非重点院校,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学生们也有不同的背景和基础。有的教师便有怨天尤人的情绪,有的学生也是牢骚满腹。如果这样的教师和学生碰到一起将对人才的培养产生极大的副作用。真正的好老师,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心态。

还有健康心理是正常情绪的基础和源头,也是人们工作学习所必需的前提,作为教师在这一点上更是不能忽视。没有健康的心理不可能去为人师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不可能与同事、同学合作,求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有一则调查中有这么一种情况,有数十个学生在对老师题写意见中提到某些老师利用期末考试卡留学生的做法,这的确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个表现。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有很多,老师对学生可以采取友好的态度,沟通学业、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说一但要在成绩方面惩罚学生,即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和公平的原则,切忌心血来潮,脑子一热,给学生点“颜色”看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如出现非正常的心态,教师要主动进行自我调解,多多省检自身,多多查找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绝不能单挑学生的不是。《周易》里有句话可以与广大教师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式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不能缺少的便是厚德载物的品性和自强不息的心志。 
二、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形象

教师形象是指教师的精神面貌和特征,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教师的要求。良好的教师形象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

     教师形象的德育功能在于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富有爱的情感和健康的体魄都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再者我还要说道:“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由教师职业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教师的传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孩子,这就形成了师生之间像父母与子女、哥姐与弟妹一样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哥姐对弟妹的付出,教师对学生的付出,都是奉献,都是不讲金钱回报的。教师和商品经济生产者不同,前者追求的是人才培养的成功率,后者追求的是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所以教师是志在桃李满天下,而不是志在升官发财。古人云:“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教师要在如今这商品社会中心态宁静,甘于淡泊;教书育人,别无他求。自从有教师职业以来,教师就是清贫的,古代的孔子是这样,近代的朱自清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教师职业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只能促使我们教师更加爱岗敬业,绝不能沾染上商品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习惯。而要做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从而影响我们后辈的新生力量。

(二)榜样功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就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因此,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儿童教养院的老师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时才是教育,他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连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儿童……”马卡连柯的这段话,强调的是“行为”和“榜样”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模范。教育学生不能依靠灌输、说教,而应当靠教师身教、潜移默化。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卢梭也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乌申斯基则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做到以身作则,用身教感化身边的学生。

(三)迁移功能

    教师良好的形象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与教师有关的对象上去,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思想观念、喜爱老师的学科、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等,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生能否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即使头脑中具备解决某个问题所需的全部知识,也不能保证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于是在我们面前就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怎么进行知识教学,怎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新知识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有先、后之分,我们把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反之,则为逆向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知识的迁移在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同阶段都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尽量引导正迁移,充分体现"为迁移而教",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感染功能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认为不仅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配以教育教学的方法技巧去影响学生,还要使自己成为真正影响学生的最积极因素,做一名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就我个人而言,我有以下几点观点:

1、良好的个人修养。如干净整洁、礼貌待人、谦虚谨慎、言行一致、虚怀若谷,守时守信等等,具有这些良好素养不仅能增强教师的感染力,而且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反,有些习惯会降低教师的感染力,如不注意卫生、抽烟酗酒、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斤斤计较、趋炎附势、朝令夕改等。

2、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分两方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过硬,如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问题,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史及与学生学习有联系的科学家的故事;二是掌握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知识,能够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生活中的苦恼,学习上的困惑,思想上的迷茫等。

3、语言是教师是否具有感染力的关键。有感染力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但仔细分析还是有共性的。比较明显的共性有以下几点:

⑴  准确、简捷是基本特点,表述不清楚或者是太啰嗦的教师显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P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
Tags:试论,现在,教师,具备,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