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的参与
这是上的一节新授课。内容是通过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我先出示题目:点燃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阶梯上,然后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然后,我开始了师生对话: 师:在这个实验中蜡烛谁先熄灭,大家猜猜看,为什么? 生:蜡烛由下往上熄灭。这是因为第一、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第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请说明为什么? 生: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这是因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覆盖了下层、后覆盖上层,隔绝了空气;2、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原因。 评:听了学生的发言,可以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二氧化碳的“三不”性质,所以他们的回答准确、生动。 师:听了大家的谈话,我感受到大家的意见趋于一致,那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然后我稍作了一个引导)如果是三只燃着的蜡烛,当用一个透明大玻璃倒扣在三只呈阶梯状放置的蜡烛时,最先熄灭的蜡烛是最上?最下?原因是什么?请说明。(教室里一下子像炸开了的锅,热烈讨论起来) 生: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也是刚才“二氧化碳”的“三不”性质。 生:蜡烛应是从上往下依次熄灭,这是因为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又因为燃烧也耗去了空气中的氧气,上方稀薄、下方较次,氧气的密度大。 生:蜡烛应是上、下两支先熄灭,中间的后熄灭,这是因为:第一、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第二、同时因为燃烧氧气要耗去一部分,而它的密度又大,故上方空气中氧气少,上方因缺氧蜡烛熄灭。 生:同时熄灭。 师:大家发言很激烈,观点很多,大家想一想怎么办呢? 生:齐呼,做实验! 评:听了学生这激情的谈话,感受了他们迫切想做实验的心情,我感觉所有学生都成了小科学家,个个都想参与,都敢参与。大胆猜想,标新立异,勇于探究,多难得啊! 现场镜头:学生4人一组做实验,一步一步,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当现象与自己的答案一致时欢呼雀跃,当现象与自己的答案不一致时,大家又细心体会、一步一步重新操作,再修正……直到真正弄懂。 在这里,老师的内容不再局限书本,鲜明生动的问题,耐人探究的答案使课堂变得那么有吸引力。因为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知识、情感的交流,课堂成为了师生一起探究,一起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天地,所以我说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的参与。 Tags:课堂,精彩,来源,生的,参与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