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大场镇的史群虽然肢体残疾,但每逢上课日,她都会赶两个小时的路程坚持到校,一学期下来从没缺过一堂课。如今上海市有近600名和史群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在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接受高等教育。但该学院成立半年来,面临着诸多新问题。 残疾人上学有补贴 新学年开学在即,日前举行的上海市残疾人开放教育推进会上,与会的市残联、教育部门人士剖析了促进残疾人学历教育的现状。 据悉,目前上海市残疾人数约为94.2万,处于就业年龄且有就业需求的约有13万人,而每年升入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的仅100多人。今年3月,上海开放大学在全国首设残疾人教育学院,借助远程教育的优势,在徐汇、松江、杨浦、宝山、普陀和闵行等六个区的电大内建立了学习中心。各中心均安排了很强的师资力量,并组织教师志愿者队伍帮助学员克服学习困难。各区残联则从资金上支持,比如报销学费、提供在校期间的免费午餐等。宝山区残联还为学员贴补上学的路费和驾驶残疾车的油费。 基层办学点遇麻烦 尽管有这样优厚的学习与帮扶条件,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各基层办学点仍遇到“瓶颈”。 比如,按现有的相关文件,上海市残疾人到普通高校接受三年的大专教育,每年可获得政府2000元学费补贴,三年共6000元。而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开设的大专教育,是按每学分120元收费,学完全部76个学分,共需9000多元。“虽然我们可以为残疾学员报销6000元学费,而且也有财力可以贴足全额学费,但由于没有政策明文规定,在出账时就会遇到审计的麻烦。”某区残联一位负责人说。 某区的一项残疾人就业教育培训调查显示,真正报名读大专的人仅占被调查者的1.54%。目前残疾人教育学院推出的大专教育,分别为社区服务与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家政与社区服务等专业,是否真正契合残疾人的就业需求,还有待实践检验并逐渐完善。 另外,由于是分散到六个学习中心办学,造成了就读人数在各区的不平衡,有的区一个专业仅能招到三四个学员,很难形成基本的办学效益。 还有一个难题是,越是重度残疾人士,往往求学意愿越高,因为他们迫切需要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据统计,上海市重度残疾人数约为8万至9万,但他们圆大学梦又离不开居家服务、送教上门等便捷的办学形式,而且还需要为他们“度身定制”个性化的专业课程。这都为今后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Tags:残疾人,高等教育,难题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