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专家指导:为什么孩子们怕写作文

日期:2011-8-2 11:43 阅读:

       据说,中小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鲁迅);第三怕,就是写作文。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一遇到写作文,便抓头挠耳,老半天也连不成句。语文教师呢,也觉得如今的作文不好教;学生们的作文,要么不知所云,要么词不达意,要么语言无味,干巴巴的,像一块挤去水分的老豆腐干。而孩子们对此也有意见。他们说:我们其实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事要写,可是大人们总说我们这样写不行,那样写不对,非要我们仿照什么《作文大王》、什么《优秀作文选》中的“范文”;还有主题突出、思想鲜明、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什么的,弄得我们不知怎么才能写好作文。

  我觉得,首先,应改变用成人的思维定势来评判孩子作文的观念。比方说,赞扬或是批评孩子的作文,我们总是习惯于套用评论成人文章的一些“作文规则”,从内容到形式,诸如主题是否突出,思想是否鲜明,结构是否完整等等,完全不顾我们的评判对象只是一些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正处于尝试着把自己眼中的世界描述出来的语言文字组织、表达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常常会在笔下表现出某些不合“规范”的童趣盎然,甚至是令成人欣羡不已的奇思妙想。然而,不少家长、老师却根据通行的“作文规则”而无视这一点。尤为令人担忧的是,我们自己遵循的这一套僵硬呆板的作文教条,通过大人们(家长、老师乃至一些作文竞赛“评委”)的言传身教,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撰文思路,逐渐窒息他们本来童趣盎然的作文个性。女作家斯妤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就很能说明问题。她在文中对儿子小学四年级时写的一篇题为“自述”的作文十分欣赏,因为儿子在其中流露出令成人自叹弗如的丰富想象力,她对儿子说这篇作文能得“优”。不料,写下如此浪漫、生动的“自述”的儿子却不以为然。他甚至不想拿它当暑假的作文交上去,而宁愿另写一篇。他头头是道地对母亲说,这样的作文主题不够突出,思想不够鲜明,结构不够完整……这样的作文不可能得高分。一个不过十岁左右的儿童,竟然如此谙熟符合成人思维定势的“作文规则”,这究竟是谁之过?

  如今,中小学的作文训练形式,大都采用统一型的“命题作文”或者所谓的“按图作文”,即每次只有一个题目或一幅图示,学生别无其他选择。记得有一年寒假,有个从一年级起就有作文习作在报刊上发表、曾自诩从不怕写作文的孩子,竟然呆呆地面对规定完成的寒假作文题一筹莫展。原来,作文题目是:“七嘴八舌话创新”。我觉得,对于一个刚满9岁的儿童而言,如此论说文的题目显然并不合适,难怪他不知从何下笔。

  我认为,中小学生的作文命题,应适当分些档次;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命题,也应各有侧重:三四年级的作文,以“自说自话”、叙述与己有关的事物为主,一般命题的范围应宽泛些,如“我的……”、“我看到了……”、“我想当……”、“我学做……”,让孩子自己有“填空”的选择余地。高年级的作文,则以记叙、描述人物、事件、环境和活动等为主,命题的范围可相对集中些,如“我和我的亲人(父、母……)”、“我的老师印象记”、“我在同学们中间”、“记一次……(活动)”等,但仍应适当给学生保留一点选择的权利。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出两个以上的作文题,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自主择题,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以为,僵硬呆板的“作文教学”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得到大力改进的话,我们将难以见到孩子们童趣盎然、生动活泼的作文佳作;说得再严重一点,甚至会窒息整个中华民族下一代的文学创造力。为了让每个孩子的写作才华能得到充分发挥,请尊重孩子的个性!

Tags:专家指导,为什么,孩子们,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