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儿童的积极参与会产生幸福感

日期:2011-5-17 22:56 阅读:

儿童的积极参与会产生幸福感

 

俗话说: “ 六月天 、孩儿面 ,说变就变”,说的是情感因素对儿童的影响较大。而儿童的认知更需要情感的支持,促进儿童的积极参与更会使他们产生幸福感。

过去在说明学习毅力的时候,常常以“头悬梁、锥刺股”作为例子,并且由此引申开去,说学习是需要刻苦的,今天的艰苦是为了明天的幸福,对此我们感到怀疑。读书读到要悬梁刺股,还能读懂什么。我们想这个时候,他最好去睡一觉,睡醒了好读书。然而,睡醒了也未必就行,因为书的内容使他昏昏欲睡,其程度达到需要悬梁刺股的地步,可见对书中的内容,他一点也不感兴趣,这是决然读不好书的。无论从现代教育伦理学的观点还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都无可置疑地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幸福。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幸福的感受是人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幸福的日子使人聪明,幸福会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的超智慧,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高的学习效果。正如一名同学在心语交流日记中写的:听张老师的课,使我无比欢畅,45分钟过的飞快,效率高极了,全班同学都感到很幸福。

   然而什么是幸福呢,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幸福呢?

    儿童对学习的积极参与,会使之产生幸福感 ,产生对学习的“生产性的爱”。深切的爱总是具有生产性的。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遵从生产性的爱的规律。比如,父母对儿女爱得刻骨铭心,来源于生产和养育,哪怕是痴呆儿。人之所以对自己的事业会产生恒久深刻的热情,就在于它的生产性。儿童也是这样。我们固然要把知识和智慧传给他们,然而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我们解数学题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时他的知识,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是由他的心血浸养的,是联系着他的神经和血脉的。同样,儿童生产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他就能不同凡响地运用知识,至情至性就会至行。全情投入效果非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让儿童自己去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就能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爱。七年级数学中,方向角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可我校一老师突破这个难点就有妙招:教室中央画了一个大大的坐标系,一男生站在坐标原点上,一女孩站在30度角的射线上,一问一答,全班同学亲临其境,思考体会“东偏北30度”、“北偏东60度”的含义,学生在蹦蹦跳跳的游戏中,学会了知识。再如,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教学,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动手、动脑、动口,亲身实验、发现结论。观察电磁现象,有趣的化学反应,制作切片……由此,他们的积极参与实现了自我,更会使他们产生幸福感,得到了高峰体验。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素质?当所学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就是素质。那么,儿童经积极参与后获取的知识能忘吗?非但忘不了,相反剩下的东西会更多,素质会更高。

     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呢?靠课堂教与学的改革。

现在,我们学校正推行并实践着“小组合作竞学”班级管理模式和“五步六环节合作教学”模式,简称“双模”改革。两模式都依据“学生积极实践、亲身参与的热情定能产生幸福感”这一理念。自实施以来,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包括纪律、卫生、文体活动)和小组竞学的热情,由原来的“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与日剧增。组内同学传写的心语交流日记就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上老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点拨”和“调控”。老师开口不多,但一定要点拨到位。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学生说三句,教师就说那“点子”上的半句。努力实现了由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的转变。孔子的“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拟”的教导,已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信,只要我们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就会在师生活动中产生幸福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Tags:儿童,积极,与会,产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