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异地高考” 关键是要推进录取公平

日期:2011-3-9 09:42 阅读: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3月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3月7日《新京报》)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流动人口子女很难分享到流入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对此,不少人把矛头指向刻板的户籍制度。在户口藩篱尚未拆除的当下,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流动人口子女有望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传递出积极信号。如果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问题得以解决,不仅可化解他们高考无门的尴尬,也方便考生学习与生活,如此人性化教改思路值得期待。

  但是笔者注意到,异地高考工作目前尚处于研究试点阶段。北京、上海仍在研究办法,并没有具体的异地高考政策措施出台。相对于公众的满腔期待来说,异地高考的沉重步伐难解公众对教育公平的饥渴。

  当然,教育部也有难处。教育部长的说法是“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该问题比较复杂”。

  由于多种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本需要教育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资源。但事实上,现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并不能体现公平:招生体制画地为牢,许多全国重点大学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居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

  不少有识之士为此进言献策,建议改革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前几年中国政法大学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受到社会好评。但令人遗憾的是,改革热情并未撼动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

  除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以外,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招生制度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绊脚石。它继续“合理存在”已经不合时宜,教育部启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步伐迟缓,以“分省市自主命题”的形式回避高考成绩的可比性,辜负了流动人口子女的热切期待,也回避了亿万民众对教育公平的合理诉求。

  改革招生体制,还公民高考公平,录取公平的权利,从“研究”到试点再到全面铺开,势在必行,不能继续迟疑。

Tags:异地高考,关键,是要,推进,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