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

日期:2010-6-11 10:57 阅读:

       【论文摘要】重视培育和提升处于专业成长关键时期的高校青年的教育素养,对教师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青年教师的合力作为。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所有高校都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遗余力地引进、培养青年教师,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到29.7%,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则达到64.3%,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主要力量。这批青年教师学历高,专业知识系统,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给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但是,也应看到,“一个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即使他们的专业业务水平相当高,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甚至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周远清,2004),要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而且更要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因此,当前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问题的研究,全面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对推动大学教师专业化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整体上看,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学历层次高,基础理论比较扎实,抱负远大,对教师形象特别看重,对工作也较认真,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富有开拓精神。但是对照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素养要求,就不容乐观了,青年教师队伍对教学工作本身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的局面,无法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开展教学研究兴趣不高、能力不强,等等。具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岗位意识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观念、教学实践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培育和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青年教师的合力作为。根据大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素养内涵与构成要素,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政府要严格高校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高校教师培养体系和培训机制

  一是政府必须规范和严格高校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强化高校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与管理的共同趋势,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依法治教、推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是完善大学教师培养体系。“在我国高校,文、理各科都有师范性大学专门培养教师,甚至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培养,而庞大的工科教育却没有”[1],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程教育发展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政府必须通过改革研究生教育,加强工程教育学科建设的步伐,以解决工科高校教师的储备问题。

 

 三是完善大学教师的培训机制。目前,岗前培训是现阶段非师范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有组织地获取教育专业知识的唯一途径,但实践证明,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和课时与满足高校教师具有职业需要的教育专业知识相比都还远远不够,加之部分高校和教师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岗前培训实际成效与目的相比相差甚远。政府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完善课程设置,把教师岗前培训是否合格作为青年教师上讲台的必要条件,切实提高岗前培训的实效。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师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大学教师的全面素质,尤其是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

  四是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的激励措施,特别是在职称评聘中,把对教师教育素养考核的情况纳入到教师职称评聘的刚性要求中,以激励和促进青年教师自觉地把教育素养的提升作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一是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健全激励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营造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氛围,将部分优秀中青年骨干推到教学、科研及管理等重要岗位上,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实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二是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学能力、科研方法等系列岗前、职后培训制度,对新进教师进行全员岗前培训,并规定岗前培训不合格的青年教师不得上讲台,不得评聘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要求和帮助青年教师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等知识。

  三是着力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制度建设,使青年教师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养成。通过建立“教学导师制”,为青年教师配备师德高尚、教学学术水平高的老教师担任教学导师,直接和青年教师探讨、研究教学方法,引导青年教师掌握教学各环节的要领,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站稳讲台;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制度,要求青年教师以各种方式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以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荣誉感,形成良好的提升教学水平的氛围,等等。

  四是建立具有发展性的青年教师评价制度。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既应关注其工作成果和素质发展成果,又应关注其发展过程,并及时反馈评价内容,以实现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提升与学校的发展和谐统一,以相对宽松的环境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对青年教师的考评方面,改革重专业发展而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对教书育人重视不够的科研导向性机制,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教学第一的观念,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

  三、青年教师要强化主体意识,主动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投身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一是要强化教育素养培育和提升的主体意识。青年教师要积极寻求自主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教育素养现状与理想的教师素质结构相比较,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的教育素养状况,自主设计教育素养提升规划和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案设计,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素养发展方式,并在学校的主导下自觉发掘自身的有利因素,使自己的教育素养得到培育和提升。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自觉学习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思想、大学生身心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等知识并用之指导实践,自觉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和手段。

  三是要积极投身教学实践。牢固树立教学第一的观念,通过教学实践拓宽知识面,启迪思考,积累经验,并善于把一切成功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四是要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判断,并考虑、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过程,是教师成为优秀教学教师的有意识努力”[3],青年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用审慎的态度和开放的姿态剖析典型案例,认真检讨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强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发展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五是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研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其探究、整合教学知识,应用教学知识、技能,发展教学学术的过程,也是教师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的过程”(袁维新,2008),青年教师应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研究者的精神探究教学的性质,将专业实践经验知识明确化、理论化,或在教学中应用教学理论,将教育理论操作化、策略化,改造和扩展知识,形成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从而提升教学学术水平。

Tags: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