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重视思想健康教育 有效开展班级管理

日期:2009-8-17 10:33 阅读:

    摘要:本文总结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影响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创建积极的班级文化,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氛围;相信学生,增强学生的民主自律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中国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学校的最终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些大师们的名言无不强调了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笔者也深深地懂得:只有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步入正轨,并且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赢得班级的和谐和凝聚力,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那么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影响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
 “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没有适宜学生发展的“活动”,也就没有学生实质性的发展。因此,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接受、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可以使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得到提升与发挥,使受教育者把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转变为“自律”,使学生不是把各种道德规范视为约束与限制,而是当作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不是把道德教育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是视为自身主动追求,是一种与自我不断完善化、理想化相一致的力量。学生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认真分析、研讨当前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面临的各种问题,针对中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状况,适时抓住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中学生行为规范、公民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为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做到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节约,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也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创建积极的班级文化,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氛围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他们的心理状态、思想道德品质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优化班级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笔者每新接一个班,总要结合教室的实际,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动一番心思。今年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笔者是这样做的:开学初,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讨论后定班名、班训、班歌,都粘贴在“班级生活栏”中;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贴有“自我警示卡”;“闪亮的星”栏目中及时记录班级好人好事;“蓓蕾初绽”栏目中粘贴学生的优秀作文;“个性空间”是学生的才艺展示处;“青春视角”栏目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周围世界,通过学生的语言去鞭挞、批评发生在班级内部的不文明言行,对于有损班级荣誉与文化建设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如: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带手机,并且有时上课还打电话、发短信,部分同学觉得很酷、很潇洒,我们便在“青春视角”来一场大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培养了健康的消费观,让不良行为和思想在班上逐渐失去了市场,从而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和健康价值观的良性循环。
 黑板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因此笔者十分重视板报的作用。从七年级开始,笔者带的班就按座次每天两人在前黑板一角设计、书写名言警句,一直未间断过,不仅为班级环境增添了光彩,使学生受到思想启迪,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创造了条件。
 正是因为这些班级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激励的、快乐的、美好的环境场,让有限的教室空间变为无限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得到发扬光大。
 三、相信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的民主自律意识
 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还有人的主体性、人的自我教育和发展、人的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笔者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本意识、民主意识,相信学生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将权利下放,让学生“先进自己评、干部自己选、事务自己管”,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在常规管理中,主要是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在七年级形成了良好班集体的基础上,从八年级开始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并加学生自主活动的广度和力度,倡导“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让尽量多的同学都有管理岗位。然后实行分工责任制,班委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各学科小组长对学习小组长负责、各小组长(包括学习小组、纪律小组、卫生小组)和值日班长对对口班委负责,班委对班长负责。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其责任心和自觉、自律、自制的品质得以发展,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创设了实践的舞台。班长经常提出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组织班委会开展本班各项活动;纪律委员每周一都到德育处查看同学违纪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习委员每周召集科代表查询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体育委员每天严格整队;宣传委员每天检查、记录前黑板上名言警句的完成情况,每周督促后黑板板报的及时更换;卫生委员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笔者班有三名卫生委员分周轮流值勤,他们早来晚走,并指导各小组长将本组成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责任到人,以便及时督促、检查、记录;笔者班的自行车摆放,也是全员参与,只是多设置了四名自行车摆放监督员,负责检查自行车的摆放情况。
 然而民主绝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班级管理应该依“法”治班,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和监督。所以,笔者开学初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校规校纪,精心制定班规,完善执行班级监督机制,使之规范指导学生的行为。我们还设立监督岗、行为习惯检查岗,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考核,量化评分。在督导过程中,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育情的办法,引发学生的共鸣;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来评价自己,约束自己,使他们既看到自己的优点、成绩和进步,又知道自己的缺点、问题和差距,从而下决心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这样,学生逐渐以“自律”取代“他律”,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自主创新的班级氛围。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我们的德育教育要有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我们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都要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德育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作为班主任,笔者不断完善自己,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细节,以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劳动的时候,笔者不是站在一旁指手划脚,而是挽起裤管与同学们一

 

起清洗教室;看到地上有纸屑,主动弯下腰去拾起扔入纸篓中;笔者会为学生拾起掉落在地上的书;在天气突变的日子里,笔者会叮嘱学生注意冷暖,照顾好身体等等。
 笔者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用母亲般的爱心去对待身边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将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我总是平等地对待他们,不对某些优生偏爱有加,不对某些学困生心存歧视。每一次大考结束后,笔者总是逐一找学生谈话,进步的多加鼓励,退步的笔者会尽量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使每一位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学生对我也没有太多顾忌,能把他们的心里话告诉笔者,笔者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并进行正确的疏导,班级的德育工作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抓好了思想教育也就收获了成功。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学生能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的内心比较复杂,思想不再单纯,怎样使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笔者会不断地学习吸纳和总结经验,踏踏实实地把班主任的工作干好,使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进步得更快。

Tags:重视,思想,健康教育,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