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养成学生健康的独立人格,在谋求个体的幸福。独立思考是健康人格的核心,独立意志是健康人格的保证,独立行为则是健康人格的体现。教育应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意志、独立行为上有所作为。同时,教学相长,教育也是教师与学生人格互动的过程。 [关键词]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意志;独立行为;人格互动 一、教育:养成人格的事业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不能把生命当做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不仅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 教育,不是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乃是为实现人类的幸福;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给学生,而是养成他们追求真理的品格。当他们把追求真理当做成长的动力,那他就真正获得了幸福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 把谋求个体的幸福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幸裙陕乐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标志,再加以合理的养育和引导,孩子就会朝向我们所希望他通往的目标发展,他会成为人类社会合格的一员。这就如我们春天撒下种子,给以关心和养护,到了秋天,就自然会获得收成一样。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奠定了北京大学精神的基础。他的教育思想虽然主要是面向高等教育的,但其本质也适用于一切教育。他把人(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发其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达到人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他重视对受教育者“独立不拘之精神”的培养,主张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尤其强调重建终极价值体系的“世界观教育”。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依旧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对今天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今天教育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接受教育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当然不接受教育肯定不利于谋生),而是获得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要有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道德规范、与人相处的能力等。所以教育应该是差异性教育,而不是淘汰性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允许并鼓励每个人的独特性,让他按自己喜欢的或适合的道路发展,不要求统一的模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使他成为他“这一个”人,而不是改造他使他来适应现存的教育,或用一种模式来套所有的孩子,结果就像削足适履,颠倒了本末。 爱因斯坦说:伟大的科学家的成就往往还不如其人格魅力对世界的贡献大。人们对教育的目的早已经达成共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全面培养,是形成人格的过程。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 二、独立思考:人格的核心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具有思维的能力,人的行为可以在意识的控制下,按照计划来进行。而计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我在这里所说的思维其外延还要大些。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事物,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能够自己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等等,这些都是独立思维的表现。 有人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时说:一是在校时间不同,一位在国外读高中的学生说,他们是早上9点上课,下午3:30放学。而我们是早上7点多就要到校,下午5点多才放学。二是课余时间美国孩子们大多数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周末,也是先玩,到了星期天才会想起来做作业。而我们的孩子不是忙于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沉浸在父母布置的琴棋书画中 ,根本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中国的教育体制往往是在起跑线上就决定了学生的成败,而美国的教育体制则是在终点线才决定最后的输赢。 一位留学英国的中学生申请牛津大学的学位,入学考试就是面试,出一道数学题,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再提一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面试的老师满意你了,你就算通过了考试。这是世界最著名学府之一的入学考试,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的随意、不严肃,怎么能保证学生的质量?但人就是这样复杂又简单的,一席谈话就可以基本判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当然这首先要你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和智慧),你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道德修养、创造性等等,都有了一个大体的判断。拥有多少具体的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自己的头脑,也就是思维的能力。我们以为严谨的知识性的考试、分数就能够公正而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但知识不经过思维的加工,就是一盘散沙,建不起思想的大厦。沙粒随时随地可以捡起,也随时随地可以丢弃,而弃之并不可惜。这种评价方式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它鼓励学生记忆死的知识,不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牛津大学这样看似随意的入学考试并没有使她的学术水平降低、没有影响她的国际地位。这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的高考以启发? 我们重知识,重视系统的、学理化的知识(比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说:不是8只白兔比5只黑兔多了3只,而是表示白兔的个数的数字比表示黑兔的个数的数字多了3),并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本的要求来学习。重知识的输入,而忽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重标准答案,忽视或排斥不同意见。在我们的教育中,所有问题都备好了答案,只等着你去发现这个答案。我在小学听课时,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叫学生甲站起来回答,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叫学生乙回答,又不符合;再叫学生丙,直到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老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老师说:对了。这个问题就到此结束。至于前面的学生为什么这样回答,又为什么不对,后面的学生为什么对,都没有解释、没有讨论。叫了这么多学生回答问题,花了这么多时间,学生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没有,只是在碰老师的标准答案而已。学生记住这个答案就足以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了。我们从来不对孩子说:你有什么看法?或者:你的看法和我的不同,但你也有道理。我们只是对孩子说:这就是答案,你必须这样回答!孩子美好的童年、少年就在这毫无意义的机械记忆和机械操作中流逝。 1993年,杨福家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后,撰写了一篇题为《教授的职责》的文章,认为学校和教师一要教学生怎么做人,二要教学生怎么思考问题,最后才是教学生具体的专业知识。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甚至是不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尤其是人文学科的知识受到特别的重视,为什么呢?因为人文学科最有助于构建人的精神世界,这是人的立身之本。而我们却以为系统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古老的形式训练说的翻版。其实思维不是训练出来的,如果说数学等学科确实有助于人的思维的发展,也不是数学知识本身的功劳,而是人在自主探索数学世界的过程中诱发和完善起来的。重点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但这一点常常被我们忽略或被掩盖。思维只能从自身内部进行,而不可能从外部训练。 三、独立意志:健康人格的保证 独立意志是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有决心和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性格中有先天因素的差异,也有后天形成的差异;有性格类型的差异,也有表现方式的差异。而独立意志是可以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人格特征,而且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它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
Tags:谈谈,怎样,培养,学生,健康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