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改的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的职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师生地位平等了,目标一致了,理解增强了,作风民主了。师生共同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共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负责,对培养学生主体型人格负责。那么,在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学生是否也拥有主体地位呢?回答是肯定的,学生也是班级教育管理的主体。在班级教育管理中也跟在教学中一样,师生共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努力、同心同德、各尽所能、各显其长、共同为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目标而奋斗。 班级教育管理是教师工作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调控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人,是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设计师、组织者和教育者,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班级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责任十分重大。班主任既要指导学生建立班级内部运作机制,还要指导学生搞好与其他班级、学校以至社会的友好和睦关系。班主任还是学生主体参与班级教育管理的“高参”。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班主任是“教”的主体,绝不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 主体性教育观明确肯定了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班级教育管理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若不确立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如何体现呢?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不断地将客观形式的外部影响内化为主观形式的认识、情感、动机、态度等,使他们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只有达到了“不教”的境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算是真正实现了。这就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 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强化培养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把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手段落实到实处,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便顺理成章地会得到体现。通过主体性手段实现主体性目标,主体性目标又赋予了手段的主体性,这便是手段与目标的辩证统一。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兴趣和动力,具有克服困难的基本能力,具有按预定目标而行动的意志力。在他们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实践者、管理者、成功者的强烈愿望,这便是学生能成为班级教育管理主体的基本条件。 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这样的: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总设计师,又是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全班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制定班级管理目标及各项管理实施细则,包括班干选任、座位安排以及学习、纪律、劳动、生活、卫生、作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自主贯彻并执行这些规章细则,自主定时检查并评估其达标度,及时修正和完善管理措施,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相信学生不仅能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自己、教育自己、提升自己,培养自己的主体型人格和综合性素质,全面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 在这种模式下,管理民主化得到充分体现,全班学生都拥有参加班级教育管理的权利和机会。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客体”,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在老师指导下,逐步学会设计班级教育管理计划、组织实施计划、总结完善计划。还逐步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督促、自我总结、自我完善。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自主地控制若干“自变量”,使之产生预期的管理效果。学生在自主教育管理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岳池一中 刘自洪 Tags:学生,班级,管理,主体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