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

日期:2007-5-8 18:59 阅读:




  将“大爱”融入教育
大凡名人,在外面往往有不少追随者,而其身边之人却往往是褒贬不一,甚至毁誉参半,这就是所谓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可李烈校长是个例外。那些工作生活在她周围的人们,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底下,谈及她时无不充满崇敬之情——
  “她是一位极具魅力的领导者,她以自己‘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思想,还有那‘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的做人原则,带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一支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在实验二小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这——就是教师们心中的李烈。
  让别人的内心温暖

  在教师们眼里,李烈校长除了有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领导艺术,还有让教师们景仰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之外聊天娱乐时,感觉她是朋友;遇到困难找她倾诉时,感觉她是家长;研究教学时,感觉她是严师!”
  李烈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关心他人细致入微。她非常重视抓教师的工作作风,但是实验二小却不设“签到簿”。她总这样说:“谁能保证没有突如其来的事情?快迟到了,千万别匆匆忙忙赶路,一定要注意安全;迟到了打个电话说明一下就行。”
  事情虽小,话语也很朴实,但却体现了校长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人心换人心,对教师的信任,换来的是实验二小上下一条心,为二小的事业呕心沥血也无怨无悔的氛围,每个人都用行动在证明:“我们辛苦着,但我们快乐着!”
  一位刚调入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的孩子得了一种罕见的病,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孩子的治疗离不开人,这位教师忐忑不安地给校长打了个电话。李烈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怎么样?治疗的条件如何?有没有什么是学校可以做的……”这位教师在电话中哭了。李烈安慰着她,询问她和她爱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家人的看护安排等等,并当即表示:“工作,由学校负责安排调整,希望你全身心照顾好孩子,别留什么遗憾。”
  对教师们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一般校长做起来也不难,但是对教师职业发展和人生选择上的支持,校长们却未必都能够做到。当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人才提出“流动”要求时,校长点头支持,那需要怎样的胸怀?
  在做校长的第一年时,李烈选定了一位美院的应届毕业生,小伙子很能干,三年中完成了“爱”的主题雕塑和“托起明天”的实验二小象征性作品。为了他的发展,李烈特意找了一间房给他做画室。
  一天,这位老师找到李烈,鼓起勇气告诉她自己被一个不用坐班的单位看上了,想去却又舍不得离开学校。他为此已经足足“斗争”了一个月之久,现在只想听校长一句话:“如果您说‘不能走’,我就会立刻决定留下来,并且永远不再离开。”
  这件事对李烈来讲太突然了,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去吧,我支持你!”
  一时间,小伙子愣住了:“校长,您别这么快就决定,我还有两年的合同呢!”
  看着他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李烈告诉他:“合同有效,因为你没有离开教育界,没有离开西城区,所以合同可以照旧履行啊!”
  李烈接着对他说:“为培养出更多功底深厚的美术老师而贡献你的才华,是好事啊!我当然支持你。另外,你在学校这三年,为学校作了很多贡献,所以也用不着不好意思。何况,去做老师的老师,更适合你呀!”
  小伙子听着,泪流满面……

  参与中体验荣誉感

  对于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李烈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认为,领导者首先要激励员工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是启迪员工“思想”的第一步;其次要授权,鼓励员工在实践中成为“思想者”;第三,在“负责”和“引领”中,促进员工进行大胆的“思想”实践;第四,领导者要学会欣赏,让员工的“思想”在爱的赏识和激励中飞扬;第五,领导者要不断修炼自己,为员工“思想”的健康成长创设温暖的氛围。
  因此,李烈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强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强调教师的参与。
在每次全体会前,李烈为教师开设“精彩五分钟”,在会上鼓励教师“自由发言”,并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就某一专题开展“即兴论坛”或“深度汇谈”;同时,公开校长的手机、信箱,设立每月一次的“校长聊天室”,组织“校长我想对你说”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面对面和校长说心里话。
  在李烈倡导下,学校还设立了每月一次的“烛光晚宴”,每年举办“我爱我们的家”新年联欢会,在非正式场合倾听各年龄段教师的心声。
  现在,全校教师人人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献计献策。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发扬“团队精神”,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更是树立起“小校长”、“小书记”的意识,主动全面负责年级的各项工作,在参与中体验到归属感和荣誉感。

  没有“弱势” 只有“适合”

  早在1997年,配合先进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李烈提议设立了“和谐团队奖”,与教师们一起讨论并制定了“和谐团队奖”的评选条件:讲爱心、讲正气、讲合作、讲学习、讲钻研。
  学校的评奖、评先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搞不好就会有害团结氛围,而李烈的高招是——把它们和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党员教育紧密结合。
  李烈率先上党课,没有干巴巴的大道理式说教,而是娓娓动听的哲理故事,是充满人性光辉的散文诗——“调节自我,让人生充满快乐”、“做成功、快乐、高雅的二小人”、“漫谈人生”等都曾是她讲党课的主题。每个学期的党课都安排在下班以后,而每次,100多人的礼堂总是坐得满满的:党员来了,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来了,就连没递交过入党申请的老同志也兴致勃勃地来聆听……
  李烈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党员们,要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是被动地当“萝卜”去“守坑”,那才能真正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带头作用。
其实,李烈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2002年聘任和转岗人事制度改革中,9位教师顺利转岗,就得益于她创造的“适合学说”。
  配合改革,李烈讲了一次党课,题为“与时俱进”。她将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和与其观点相近或相异的一系列丛书《谁能动我的奶酪》、《我能动谁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等七本书的主要观点介绍给大家。
  结合改革中教师们的各种心态和不同状况,她提出:
  ——“只要自己把工作做得无人可代替的优秀,就可以相信自己的奶酪不会被人拿走”;
  ——“一旦面对奶酪被拿走的危机,要学聪聪立即采取行动去寻找新的奶酪”;
  ——“每个人都应该与时俱进,分析自己所处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
……
  李烈特别强调,转岗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因为“我不适合”;转岗,恰恰是给自己一次新的机会,去寻找更适合的岗位,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生命的快乐。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压力,没有“弱势”的概念,只有“流动”的概念。
  当这样的观点被大家普遍接受以后,“适合学说”的氛围出现了,转岗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教育家之爱

  以爱育爱,李烈的爱并不只在实验二小的师生们身上。
  两年前,李烈与学校一名青年女教师到新疆参加教学交流活动。那时李烈身体很不好,医生一直要求她背着心脏监控器监控心脏的活动。这位青年教师关心地问:“您身体都这样了还去新疆呀?”李烈却说:“这次是支援西部教育的一次机会,很有意义,我们应该去。”
  那位青年教师在上展示课时不太理想,把原因归结为当地学生不如实验二小的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而当地的老师也认为是新疆学生水平不行。
  怎么办?李烈当即来了个现身说法——临时找了一个班,按照他们的进度上了一节示范课,把她自己所说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展示出来。开始,孩子们还有些放不开,但在李烈巧妙的引领下,他们越来越活跃,课上得非常成功!看了李烈的课,老师们心服口服,为她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所折服,同时,他们也深刻地感悟到:“不是学生不行,差距在教师。”
回到住地,青年教师好奇地问李烈:“您是特级教师,就不怕上砸了?如果那样多没面子呀!”
  “我可没想面子的问题。”李烈笑了,“我只是觉得既然来了,就有责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展示出来,与当地老师共同探讨,这和给咱们学校的老师们上研究课是一样的道理。这样做不仅仅是为宣传实验二小,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通过帮助这里的老师,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这里的孩子也能像二小的孩子们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
  老师们钦佩李烈精湛的教艺,更为她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而感动。这种爱,不是只爱二小师生的“小”爱,而是爱所有的学生、爱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大”爱!这种爱就是一个教育家的爱!

李烈 北京实验二小校长。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荣获首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994年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7年提出了“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路。荣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Tags: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