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所谓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但受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影响,有不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需要特殊教育的一类学生。 后进生的存在,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中紧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了解后进生的成因,是有的放矢,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表明,后进生主要是人为的,偶然的因素(如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或教育不当)所造成的。只要条件许可,后进生完全可以转化。我们认为,形成后进生主要在于两个方面成因,即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失调和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衡。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只有正确处理内外因辩证关系,才能实现转化。 首先,从导致后进生的内因来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障碍。 第一,在认知方面。后进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上存在着缺陷,他们不善于对知识加工、提炼以寻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从而长期处于一种困惑状态。 第二,在动机方面。后进生缺乏强烈的“自塑”意识,缺乏自觉性,认为是“父母、老师要我学”,不是“我要学”。 第三,在意志方面。后进生在学习上表现为意志薄弱,失去自信心,碰到困难,退缩或屈服。对作业中的难题不是深入求解,而是抄袭或拖延不做。 第四,在情感方面。后进生由于平时受到某些教师、同学的歧视、冷落,批评和指责多于称赞和帮助,遭受更多的经常性的失败,消极情感大于积极情感,在学习上滑坡难抑。 第五,在行为方面。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退缩性,他们逃避、自弃,对教学秩序影响较小,但其本身产生极大的内耗,性格上孤僻、自卑、多疑,甚而严重到自毁;另一种是桀骜性,他们与老师对抗、抵触、偏激过度。“破罐子破摔”。在同学中有一定影响力,对教学秩序影响大。 第六,在身体方面,后进生中有的由于某些突发的或遗传的因素造成了力不从心感。如视力、听力下降,受残有疾而缺课跟不上进程等。 其次,从外部条件因素分析,形成后进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家庭本身结构不完整(离异或亡故等),缺少温暖,孩子没有保护,少安全感、失去信心;有的家庭成员中有不良习气,直接影响孩子健康观念的培养;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不统一,使之无所适从;有的父母对孩子骄溺,不作严格要求,使之失去进取心;有的家庭没有条件解决孩子学习起码的物质与精神上需求等等。这些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将有巨大的阻碍作用,为进一步教育带来诸多不便。 第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在今天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下,由于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原因,社会上存在着分配不公、知识贬值、脑体倒挂的不正常现象,“读书无用”有一定市场,再加上忽视中学生的精神需求,延搁了正确恰当的各种方式的教育,使社会上的低品位低格调的艺术作品有孔可入,侵蚀了纯洁的心灵,扭曲了人生观。 第三,学校教育的偏差。当前中小学教材存在着偏难,份量偏重的现象。有的学校甚而围绕着“升学”这一目标来设计培养学生,单纯用考分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差,不注重独立思考实践能力。教师的言行,舆论的导向都对差生表现了厌弃和不信任,对之进步不重视,由此使这些差生产生了厌师拒学的心理,流入后进生行列。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进生又是教师消极期望的依附品。 当然,除上述归因外,后进生的成因还可以从当前道德思想教育的空乏、单调,酷刻得不入情理,模式“神化”,难以解剖等实际现象中找到一层责任。 无论如何,针对学校、班级的事实,要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综合过程,尤其需要调查研究师生、校内外群体、学校与家庭的关系,通过各方的密切配合才能解决。 自己曾做过一些探讨,正教于大家。 其一,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其它方面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对差生的每次篇章的作业和提问之后以一种友好的微笑、“真好”或“不错”的词语或别的赞许等形式来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存在着真实的内在动机时,尽管学习者对于有效学习的较为精细的特点一无所知,以及并不具备许多能促进学习速度的条件,也能获得卓越的成果。 其二,以学校为轴心,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要使学校教育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建立在家庭和社会的自觉有力的合作中,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提倡大教育观,确信人才培养的多渠道、多层次性。在这一社会工程建设中各方挑起担子,不作推诿,才能完整地体现出时代要求;另一方面,要优化教育环境,倡导社会各部门为学校教育开辟锻炼、实践的基地,使理论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显示在帮助操作能力的提高上。 其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建立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师生彼此尊重,在民主、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教育和接受教育,才有良好的健康的心态。决不是被羞辱、贬损中受训导。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模范”,在言行举止、风度引人注目,并以自己渊博的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解,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不是自我践踏自己,对教师职业轻视,以动摇学生对知识的崇高感。并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同时,还要扭转“人才观”中的不当标准,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而是全面地、合理地、科学地评价学生。彻底打破升学教育格局,提倡和创建全面的素质教育。 Tags:浅谈,后进,生的,成因,转化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