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形式主义在课改中的表现与对策

日期:2005-7-17 23:48 阅读:

形式主义在课改中的表现与对策

厦门东山中学          过必思(361100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广泛地探索,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本文从课堂上这一侧面反映形式主义的一些表现并力图寻找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求教于同仁。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形式与内容之间总是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随着内容的发展变化,适合原来内容的形式,将成为内容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如果我们不顾内容的需要,或者仍拘泥于一定的呆板的形式,造成旧形式与新内容相矛盾,就会导致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或者生搬硬套;照猫画虎,不去考虑内容变化后的需要,造成形式与内容的相背离;或者片面地注重形式,单纯追求形式的变化,只想标新立异,把形式摆到了决定内容的位置上,违反了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掉进了形式主义的泥潭里,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也目睹了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下面拟以课堂中的几个环节表现出的形式主义加以探讨:

一、    预习检查走过场

自主学习指的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劲、自我监控”的学习。它很强调学生先经过自己的个人努力解决相应的问题。魏书生也说过:“80%的内容学生是可以自己学会的。”学生在预习时通过阅读书本的范例仿照而作出相应地解答,能使听课或讨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但是,殊不知现在有关学生练习的参考答案满天飞,一些学生怕麻烦或懒于思考就使用“克隆”技术,这时,在练习笔或自学笔记本上是整齐划一,答案相当准确无误的“形势一片大好”。而掩盖了存在问题的假象。因此必须进行监督:有一句话说得好:“当教育要求还没有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采用的措施有:A、舆论监督:建立学风纠察队,看到一些同学在抄袭时要敢于揭发,让这些同学收敛直至杜绝。B、问题监督:可以让学优生提两、三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基本问题看看这些同学是否真正学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七年级数学下)(华师大版)这一节中,学生通过自学学习以后,可出相应的题目加以检查。如 图,请找出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读出来。这样学生就必须真正弄懂三角形的表示法,然后老师还可以继续发问,图中有几个角可以当外角,学生必须清楚外角的定义,接着让学生试着把所得的三角形分类。C、采取弹性教学法:即把平时预习成绩记录下来,当作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如占30%),增加重视程度 ,抄袭一题就扣掉相应的分数,即过程与结果一样重要,同时利用自评、他评,小组评增强其相应的自主意识。

二、    小组讨论沸扬扬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学生从智力的惰性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道出了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它是由几个同学组合在一起,对限定的数学内容各抒己见、相互解疑释惑。事实证明它是最受学生欢迎、最能吸引学生参与的学习方式。然而我又常常看到一些小组在课堂上气氛相当浓郁,甚至争得脸红耳赤,但是却是为一个简单问题引出的“国际争端”,而有的同学趁热闹之机,侃大山,聊家常等也可在课堂上现出端倪,等老师走到跟前时才“正襟危坐”。个别学习较差的同学更是“世人皆醉唯他独醒”,自己在一旁做“傻事”。解决的对策是:Ⅰ恰当分组,各司其职。对ABC类的同学按比例组合,万不可优的一群,后进的一堆,不能出现个人掉队现象。力求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负担自己该有的责任。如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噪音监督员等,并使角色能够互换,使每位成员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Ⅱ小组长要率先垂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倘若小组长不履行领导与组织的职责,讨论就会流于形式,要求老师对小组长要进行培训并提出严格要求,并有善于调控的技术,不能偏离书本的重要内容。Ⅲ要求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在小组辅导的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识别小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甚至加以制止。Ⅳ 教师在设置或选择讨论题目要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可辩性。

三、    质疑问难不见长

在课堂上,质疑问难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巴尔扎克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提问,都能提问,都敢提问的,出现老师询问学生还有没有问题时,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诚然,学生不存在疑问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实际上往往并非如此。一种可能是学习好的同学认为我学会了,无需提问题;另一种可能是学困生不懂得如何提问题,甚至认为提出的问题会被老师、学优生认为是“小菜一碟”,不值得一讲。于是乎,出现了上述那种优良现象。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可以这样认为,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自省意识,学习好的同学要多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的学会了,会学了;学困生要善于、敢于把自己的问题 “公诸于众”,让他们明白叶圣陶先生的“原谅自己误进步”的道理。其次是改善评价方法,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近乎荒唐,作老师的不能不屑一顾,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保护学生脆弱的自信心,不能使学生学会提问题的勇气熄灭。而且要对同学的嘲笑进行严厉的批评、多讲提问技巧,提高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如在《三角形的外角和》(七年级数学下)(华师大版)中,课本有一句话,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个同学就站起来发问:“老师,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呢?”话一出口,立即引起哄堂大笑,“小学已经学过了,真是弱智!”,“真笨,连这还不会!”议论声四起,那位同学也面色羞红。我微笑说道:“这没有什么好笑的,这位同学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说出来,没有欺骗自己,难道不是好样的吗?”,听我这么一说,教室才安静了下来,我顺水推舟道“谁来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些同学举起了自己的手……,以后,这位同学发问更勤了,质量也更高了。

四、    学生讲解废思量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毋庸置疑,学生会对“小老师”产生极大的兴趣,一些学生在台上讲解,底下的同学帮忙纠正,课堂上会出现你一言,我一语的热闹现象。这是课改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方式。但是,不能动不动就全由学生上台讲解,否则我们会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一些问题,学优生充其量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无法达到理性认识的地步。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七年级数学上)(华师大版),一个老师叫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然后让学生上台讲授,整堂课老师没有精讲。这可是一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分类思想好教材呀!教师可以出示圆柱、正方体,圆锥,球,四棱柱等实物,不告诉学生具体名称,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将上述实物进行分类并阐述分类的理由,这样不是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更进一步得到升华吗?因此要求老师突出“三讲”策略,即:讲衔接点,也就是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要讲;讲易混点,容易发生混淆的地方教师要郑重其事的指出;讲学困点,即讲学生认为知识较为抽象和需要引申的问题。

总之,我们在课改中已体会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的实惠,只要我们克服种种的形式主义,定能使课程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Tags:形式主义,课改,中的,表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