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新课程改革与学生思维的培养

日期:2005-6-1 15:03 阅读:

新课程改革与学生思维的培养

——浅谈课程改革带来的语文教学的变化

                      内江市资中县甘露中学     

容摘要

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教材顺应这一改革要求,应运而生。新的课程改革使我国中小学语文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推动了语文教学朝着素质化方面迈进,促进了中小学的语文的研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在观念、方法和手段上都有较大突破的语文教师,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关 键 词   新课程改革    教学观念、方法、手段     学生思维     培养

   

有幸到成都与会聆听了顾之川博士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解读,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尝试,我们感受到: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学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是观念的改革,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新教材正顺应了这一要求。它的推广使用使语文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江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学观念,“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换那种妨碍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 中学语文教学已经走出了单纯的师传生受,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素质的传统模式。“语文教学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全个性发展、自我教育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定的基础的。”“语文学习是现代人们生活和生命中最重要的基础部分,是提高人们学习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基础。”这些现代语文教育观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落实于教学的实践。钱梦龙的“四段导读法”、宁鸿彬的“五步教学程序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自学法”、余蕾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实验、蔡澄清的“点拨教学”实验、许序修的“读写创”教改实验等,大大的丰富了语文素质教育理论,广泛而深入的启发和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这些教学改革与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

观念的转变

刚拿到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们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使用好新教材以到达预期的效果。而现在,我们感受到教师们已适应了新教材,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是从教学观念的变化开始的。

1、新教材使我们能做到教真正的语文,而不是教有关语文的知识。语文是思维、交际的工具,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过去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教学围着知识讲解、语法分析以及解题技巧培养转。学生知道不少语法规则,却不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就阅读能力而言,过去课文教学很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学生学课文往往是学基础知识,而不是为提高阅读、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新教材分板块,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掌握相关知识,更注重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获取提炼信息,为终生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知识和能力辩证关系的再认识,使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发生了变化。

2、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交流思想和情感,互通信息。交流形式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过去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听说,结果造成学生普遍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现象。新教材以生活为板块结构的综合教学模式使教学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平衡地发展成为可能,克服过去教学中轻重不均现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听讲课演说,参加交流,还是听广播,打电话,听说能力是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在现代社会将受到更大的限制,现代社会通过有声语言交流的信息量比以前大大增多了。

  3、语文学习必然包括对文化的学习,社会文化不可避免会反映到语文中。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素养的基本组成,并影响到思维能力的形成。如今跨文化意识的教育也正受到教师们的极大关注。过去语文教学没有让文化意识教育“显性”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传授文化知识的培养文化意识的自觉意识。当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时,我们发现学习语文不仅学习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它还涉及到语言以外的文化规则,如用语是否得体,是否符合习惯,是否犯忌,要求我们要有大语文观(生活就是语文)。已不少语文教学研究者把文化理解能力看作是语文能力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新教材中许多有关文化教育的内容,为教师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把中西文化的异同恰当地在教学中表现出来,使其“显性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提高其语文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正如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熟悉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

  4、新教材的内容集现实性、思想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联系社会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旧教材中也有在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上较好的文章,但总体而言,显得较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性。新教材渗透了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素养。课文选取了许多人类社会当前关注的话题,如:生活、环保甚至现代小说等,内容新颖,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教材遵循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精心筛选,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按板块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螺旋式或循环式编排方法,区分教学目标的层次,立体式分层推进,逐步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再配以读本使用,丰富的阅读材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接触范围,培养了他们的语感,而且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旧教材的明显点是语言知识复现率低,而且语言知识力求一步到位,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苦,学习效率低下。

  6、语文教学实践性很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中心。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模式的过程。只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实践和活动才有可能将语文知识转化发展成语文能力。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的练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题型的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学习一套系统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只要一支粉笔,一张嘴,将知识传给学生就可以,学生被看作知识的容器,此种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降低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还需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及应变能力,教师的角色要由过去的单一的讲解型向教练性或导演型转变。

7、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质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一过程并非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模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文水平发展不平衡,想要表达的意思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还在于教师对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满足于学生能背课文、能做题。机械式的模仿和记忆较多,创造性的思维训练较少。学生的表达常常表现出幼稚化倾向,思维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缺少思想深度。高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他们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帮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辨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新教材可以作为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材料,它提供了大量题材内容不同的话题,通过这些话题,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旨在帮助启发学生思维的阅读思考题和讨论题。在教学中紧扣课文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把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手段,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方法的转变

  教学方法是伴随教学观念的变化而改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就表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1、过去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忽视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作用。旧观念认为“教师的目标是把知识和规则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常常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是为了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语言”。新教材为教师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为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必要过程。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把听说读写作为手段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语文的规则,学会正确的用法;另一是把听说读写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真实的交际生活中训练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培养语文能力和训练交际能力。

   学生活动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师生的关系有过去的单一的师生问答,变成不仅有师生关系,也有学生和学生的活动,如:同桌互动,小组讨论,班级活动。形式由教师的讲解变成不仅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表演、讨论、辩论、模拟采访等活动。这不仅仅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语文能力。

2、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传授语言知识,忽视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因此教师关注的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很少关注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过去语文技能教学的主要形式——阅读教学为例,教师仅仅是把阅读材料作为他们讲解语文知识的手段和载体;阅读技能的培养,文字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训练和培养。教师教课文的顺序常常是:生字(词)——词语意义——句子——段落——篇章。如今许多教师已跳出了这个模式,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意研究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更趋科学性,更具有交际性和实用性。以课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关注地是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和把握。现在教师教课文顺序是:篇章——段落——关键句子——重点字词。这种教学顺序变动反映出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手段的转变

  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变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革新,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有不少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突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多媒体因其所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使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前景十分广阔,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创造生动活动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了条件。

  1、多媒体技术是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表现力,更具真实感的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而言,“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兴趣。”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或动画,达到创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是单调的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各种形式出现,配以音乐和动画,使学习者能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经过选择和裁剪,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加工、编辑、变换、查询、制图表、文字处理等各种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为教师利用光碟资源和网络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学生的思维也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这是我们在使用新教材以后所感受到的在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些变化,是我们使用新教材的感想和体会,尽管这种变化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还不平衡,但新教材为中学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开辟了道路,以后编写更具时代性的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资料: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

  贺东亮《对新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的再认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兼中《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张国扬 黄子成《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

《哈佛女孩—刘亦婷》 刘卫华 张欣武 编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Tags:课程改革,学生,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