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他们的"心病"谁来治? ——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今年6月1日上午,宜君县教育局在宜君县第一中学主持了师德教育评议,而就在当日下午,该校几名老师竟将高二年级一男生殴打致伤,一女生拉架时被吓得晕倒在地摔伤。
近年来,校园里偶有象这类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个 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教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高尚的道德行为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但也毋庸讳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蔓延,不能不对教师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据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有32.18%和16.56%的教师有轻度和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偏高。 其实我们知道,上述那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师德事件”,就全国一千万中小学教师来说,犹如一大锅粥里掺杂着几粒老鼠屎。可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老鼠屎”尽管只有几粒,却损害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这“老鼠屎”尽管只有几粒,但是对于那些受害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是百分之百地遭到了灭顶之灾。 发生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对有的教师来说确实是出于师德原因。他们法制观念淡薄,民主意识欠缺,道德水平低下,不爱自己的职业,讨厌自己的学生,从而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以及心理虐待,让学生在他们手下没有好日子过。 可是对有些教师来说,情况却不是这样。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其实很热爱,对自己的学生其实很热爱,对工作其实很负责。他们有时也会咬牙切齿、凶神恶煞地对待学生,但在他们内心体验到的却是一种“爱之深,恨之切”的情感,他们在恨铁不成钢的极度焦虑下体罚学生,就像父母恨铁不成钢而体罚子女一样。严格地说,体罚学生,就是违反教育法律,就是违反师德规范,就是师德不良。但是,公平公正地说,他们内在的师德并不坏,那为什么他们的外在行为却表现为师德不良呢? 据一些研究分析,教师心理问题增多,主要由压力增大所致。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对教师原有的思维方式、教育观念和方法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竞争机制引入教师队伍,诸如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的用人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推行,给一向平静的学校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在教师心里产生了不安全感,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就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这种不良情绪向何处排遣?避强欺弱是人的本能,人们便选择了相对而言的弱势群体──学生。这时候,体罚和变相体罚就可能发生了! 有的教师虽然不会体罚学生,但面对经常发生的教育应激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出现急躁、焦虑、应激时的过度紧张、过敏性反应等,都是对外部环境的强烈而紧迫性刺激的不适应反应。有这种不适应情绪表现的教师,不习惯于工作变化,对于上一堂观摩课,调一次课,换一个班级作班主任,遇到一两个调皮的学生,都会情绪不安。这种不安的消极情绪长期累积,对自身和学生带来的隐患,有时连他们自己也始料不及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教师为其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宽松的人际环境,如果教师自身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会使其陷入内心的痛苦,而且会将他的不良情绪和人格缺陷传导给受教育者,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容易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教师的一时冲动,甚至危及学生一生。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同学的讥笑。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中小学校的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为人们所认识。一些心理学专家、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山东 Tags: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