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自主招生能让高考更公正吗

日期:2010-12-6 14:19 阅读:

更公正的自主招生,应该正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实,向教育资源贫弱的地方尤其是落后农村的考生倾斜,向弱势群体家庭的考生倾斜,而不是向那些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考生倾斜。


针对风起云涌的高校联合自主招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直指其存在的诸多弊端,他特别指出“自主招生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比如,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到自主招生的学校参加考试。

柯炳生校长的话非常及时地提醒我们,自主招生虽然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吸引优秀生源,但这种招生方式可能产生的不公平问题令人担忧。

柯校长对自主招生公平性的担忧,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现在的自主招生政策,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无异于是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一现状的认可。比如上海六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不考语文、偏重英语经由媒体报道后,网上反响十分激烈,因为这样的考试,对农村学生明显不利,农村学校的英语教育水平和语言环境,怎么能和城市学校比呢?不久前,《文汇报》发表了去年上海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试卷,其中一些人文社会类的试题,更有利于城市和精英家庭的孩子,尤其对农村考生来说,是很难和城市考生竞争的。在当前城乡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很大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表面上的公正,无法掩盖内在的深层次的不公正。更公正的自主招生,应该正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实,向教育资源贫弱的地方尤其是落后农村的考生倾斜,向弱势群体家庭的考生倾斜,而不是向那些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考生倾斜。否则,这样的自主招生,事实上就是向尽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考生敞开大门,这等于在原来的教育不公之上再加上一层不公。

正如柯炳生校长所言,“所有自主招生考试都有门槛,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门槛,是只有某些学生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这与高考不同高考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无形的门槛,是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到自主招生的学校参加考试”。这正是自主招生令人担忧的地方。可以肯定地说,每增加一个门槛,其公平性就可能减少一分。不仅如此,门槛越多,就越有滋生腐败的可能。这种担忧不是多余的,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不是也很好吗?但是弄到最后,大家看得都很清楚,一些地方的高考加分制度,最终变成了权贵们的盛宴,变成了各种社会资源和权力之间进行利益交换的游戏场。而高校自主招生这么大面积地推开,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操作,如果没有及时有力的外部监督,很难保证不产生新的腐败。当然,并不是说可能有腐败就不改革了,而是说,招生改革涉及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任何改革措施都有必要在中国现实国情的背景下考量它的可行性。高考改革,必须把公平公正放在第一位,绝不能给腐败提供新的机会。


柯校长对自主招生公平性的担忧不是多余的。大家都知道,大学的自主招生权,事实上也是大学权力的扩张。残酷的现实提醒我们,大学已不是一方净土,社会上各种权力都可以把手伸进大学谋取自己的利益,一些大学也常用自身垄断的文化资源去进行某种利益交换,在这种背景下,对大学自主招生保持一点警惕,绝对是有必要的。

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哪所大学向社会的弱者倾斜,把实现教育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目标,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之一。和那些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会打高尔夫球的精英的校长相比,柯炳生校长对贫困家庭考生的关心,让人心生温暖。精英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其实都是通过高考从社会的底层走出来的,这部分教育公正的受益者,应该努力使这个制度变得更为公正,而不是相反。

Tags:自主,招生,高考,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