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广东德庆“小学哺育幼儿园”为“入园难”破局

日期:2010-12-3 15:29 阅读: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国务院十天前发文如是说。

       这段论述的语境则是关于国务院今年第41号文的另外一段表述:“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

       紧接着,前天国务院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近三年学前教育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要求:“编制好当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11年3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困扰无数个家庭多年的幼儿“入园难”问题,在中央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入园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资源短缺则是最主要的原因。记者近日走访了广东德庆县的学前教育系统,探访该县8年来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一系列闪转腾挪,逐步攻克“入园难”的重灾区——农村。

       凑巧的是,德庆的成功经验与国务院的最新要求不谋而合。

       过去:农村孩子远途跋涉上幼儿园

       光明村村民龙胜佳今年30岁,有个5岁的宝贝儿子,名叫龙华南。去年夏天,龙胜佳为了送4岁的小南上学前小班费尽了心思。

       镇上倒是有所开齐了小、中、大班的公办幼儿园,学费加保育费350元/学期,还算便宜。但全镇15个村委会4岁和5岁的孩子全往那里涌,幼儿园显然无法容纳。龙胜佳只能找到镇上的另外一所私立幼儿园,学费200元/月,比公立幼儿园贵了许多倍。但为了让小南更早地接受学校教育,他毫不犹豫地掏了这笔钱。

       对光明村的家庭而言,200元/月的学费绝不是笔小开销。在那里,绝大多数三、四口之家的家庭年收入是2万多元,户均五六亩的桔子地,几乎是他们收入的全部来源——跟几年前相比,村民们的收入已经有了大幅提高。

       龙胜佳对记者说:“五六年前,村民们对幼儿园教育哪有今天这样重视?当时大家收入低,村里又没有小班和中班,不少孩子只上一年学前班——大班。这几年收入好了,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都非常重视,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龙胜佳去年没少为小南操心,夫妻俩或家里的老人得每天起早送小南到村口,搭幼儿园的校车到镇里;放学时间,他们又得准时到村口接孩子。小南的午饭在幼儿园吃,他们总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吃不好。有时候,龙胜佳还得骑摩托车到镇上接送小南。7公里的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晴时飞尘,雨天溅水,他跟孩子都很遭罪。 困境:四、五岁孩子没处可去

       德庆,广东中西部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盛产柑橘和沙糖桔,37万人口零散地分布在广袤起伏的山地上,其中八成是农业人口。跟城里的孩子相比,在这里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娃想上幼儿园,得付出额外多的艰辛。

       莫村镇中心小学校长梁友泉向记者介绍,全镇共有15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长期以来各设有一所小学。各村委会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能够有学上、就近上,勒紧裤腰带盖起了这些“麻雀学校”。

       所谓“麻雀学校”,是指办学规模极小的学校。以光明村小学去年的情况为例,该校共有128名学生,分布在6个年级。仅就小学教育层面而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光明村小学倒也算得上是一所完全小学。

       可光明村小学毕竟只是所村小,课室建于20多年前,容量有限,对于学前教育,该校只能附带开设一个学前大班,招收该村6岁的孩子——在莫村镇的15个村委会,每村约有6岁幼儿三四十名。4岁和5岁的孩子在本村及其周边地区,没有去处。

       可以说,光明村的幼儿学前教育长期被打了三折,其他14个村委会的情况也是如此。

       改革:村小学校舍改造成幼儿园

       今年夏天,光明村里传开了一条好消息:村小学要撤并入镇中心小学,村小学的校舍将被改造成小、中、大班俱全的公立幼儿园,而且师资质量也不错。龙胜佳是直接的受益人,5岁的小南总算可以在村里上中班了。

       德庆县教育局梁雄志向记者透露,作出这项决策并非一时兴起,德庆县教育系统为之摸索和筹备了整整8年。早在2002年,德庆县就启动了撤并农村麻雀小学的工作,初衷是推动“镇——村”间孩子的教育均衡。麻雀小学硬件差,生源少而散;相应的,师资也难有保障,这些情况都导致村小的孩子难以享受到较好的小学教育。扩充镇小的教学资源,把村小的孩子并入各方面条件都更好的镇小,很有必要。

       在撤并麻雀小学的过程中,德庆的教育工作者们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连带问题:村小的孩子到镇里上学后腾出的村小校舍该作何用途?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村一级学前教育的缺口。

       今年8月,莫村镇中心小学新建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全镇15个村委会的1000多名小学生被转入镇小。光明村小学的大孩子们走了,小孩子们便有了足够的空间。政府通过招聘和调动,给光明村组建了一支12人的幼师队伍,在原光明村小学的校园内开设了6个幼儿班,学费加保育费350元/学期。这一举措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147名适龄幼儿报名入园。龙胜佳开心地告诉记者:“骑摩托车从我家到村幼儿园只需要两三分钟,如果我忙,老人走路过来接孩子就行了。孩子午饭可以回家吃,营养更有保证。真是给我们省了不少心。”

       全镇幼儿园的入学总人数增加了,除了对15所校舍进行校舍改造和翻新所花费的1000多万元,政府对学前教育日常运营的投入也得相应的增加。梁友泉向记者透露:“仅仅靠350元/学期的收费标准,根本无法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政府得另外按人口补贴三四百元。包括今年在内,今后各级政府每年得为莫村镇的学前教育投入200多万元。” 破局:小学教师转任幼儿教师

       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学前班,莫村镇的幼师队伍够用吗?

       除了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德庆县还推出了小学教师转任幼儿教师的政策,两份工作,内容不同,工资待遇却一模一样。光明村幼儿园的12名教师中,就有2人是从小学调过来的,29岁的戴金梅是其中之一。

       戴金梅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她正在接受一次新挑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5个月前,她还是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从师专毕业后,她在那里教2年级和3年级,教授语文数学。今年7月,她接到调令,要她去县城接受为期一个多月的幼师培训,新学期到光明村小“带孩子”。

       在回忆当时的感受时,戴金梅说她没有任何不满:“我在镇小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2100元/月,到幼儿园后也是这个数字,待遇没影响,只要调整好心态就行了。给我们培训的,是德庆县教育幼儿园的园长,学到了不少东西。”同工同酬的前提是: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亲自关怀下,德庆县的各级学校均已不再存在“代课教师”,原有的代课教师均已转正。

    “屈才”下村当幼儿教师,戴金梅坦言有挑战,但跟孩子们在一起“嘻嘻哈哈”,心情好极了。她在小学的多年从教经验让她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着非常全面的了解。

        政策:应优先改建幼儿园

       记者翻阅了今年的国务院11月21日下发的第41号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注: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体育……”

       德庆在具体的做法上与《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有着惊人的“雷同”:“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

       从宏观层面看,“德庆经验”的成败得失,某种意义上也提前为这一轮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现成的标本。

Tags:东德,小学,哺育,幼儿园,入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