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主招考的格局出现前所未有的“异动”:以北大为首的“北约”集纳国内13所高校,对阵以清华为首的“华约”7校,加上今年新成立的8校“同盟”——2011年的自主招生选拔,注定会上演一场名校之间的“三国杀”。 作为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方案,大学实行自主招生,迄今已走过八个年头,国内有自主招生权限的高校扩容到80所。记者查阅在三大考试联盟中充当“领头羊”角色的高校近3年内的自主招考政策发现,无论是北大、清华,还是沪上部属高校复旦、上海交大和同济,每年的招生政策都不相同。不仅如此,与考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自主招考时间、联考内容以及一些具体学科的考试办法,也会“突然起变化”。 无怪乎如今的高三生和高中老师要感叹:“大学如此变戏法,我们怎么跟得上?” 名校自主招生 政策一年一变 由于高校招生自主权进一步放大,为了抢夺优秀生源,名校之间的“掐尖战”骤然升级,使出的招生花样让高考生和高中老师们应接不暇。 自主招生限额一再突破 国内高校探索自主招生的人才选拔方式,始于2003年。按照教育部的最初规定,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数的5%。 “如果当初能够守住5%的比例,或许现在就不会这么乱。”沪上一位已经加入联考大军的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坦言。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在近三年来确实是“一年一个样”,这样的“异动”,与2009年教育部的一条政策有关——“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生源较好的试点高校如拟适当扩大自主选拔录取人数,须经教育部同意。” 正是从2009年开始,5%试点的上限被突破,个别学校的自主招生比例迅速突破了30%。 名校“掐尖战”持续升级 据介绍,北京大学最近3年招生每年都有新招:2009年,该校率先将5%的自主招生比例提高到10%,扩大面试范围;2010年北大首推“中学校长推荐制”,在全国13个省份的39所中学试点。这一年,北大还首次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实行“三校联考”。到2011年,被北大认定资质的中学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多达161所,而新近集结的“北约”盟友,也由3校扩充到7校,并在一周内发展到13校。 与北大对垒,清华在3年内也没有消停过:2009年,清华对内改革,调整自主招生和保送生笔试政策。2010年,清华首次联合上海交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实行5校联考。在2011年自主招生中,以清华为首的“华约”又增加了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两位新盟员,将推行7校联考。 时隔两年,教育部的政策口径又有了变化: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各高校2011的自主招生比例不得超过5%。 考试说改就改 科目说停就停 “大学选拔尖子生,怎么考都可以。但要调整招生政策,至少应该提前1年公布,最好是提前3年,让学生进入高中就有所准备。”上海市人大代表、大同中学特级教师杨捷认为,招生政策一直在变,对有意报考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公平。 高校招考新政实在太“折腾” 在徐汇区的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执教,今年带教高三毕业班的王老师记得,就在不久前,复旦公布的一条招考新政,就把学生连同老师们一起“折腾”得不轻。由于复旦明年起成为“北约”盟员,而“北约”的联考方案中,只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7门;但过去几年,用于自主招生的复旦水平测试(俗称千分大考)则涵盖10大科目的200道选择题。“复旦明年到底考7门还是10门?”时至今日,虽然复旦已经明确联考只针对除江浙沪三地以外其他省市的学生,但2011年千分大考的具体方案还未出台。 上海交大所在的“华约”,今年也临时变卦:宣布考试难度将较去年有所下降,但考试科目却从2010年的5门变成4门:语文和英语两大考试科目将被合并为一个名为“阅读与写作”的科目。“两大科目说合并就合并,但考生复习迎接高考,最少也已经准备了十几个月,现在来问老师怎么调整复习,老师也答不上来呀。”王老师忍不住叹气。 教育部“不甘寂寞”新政频出 除了众多大学频出新政外,教育部最新出炉的一揽子政策,也让考生们备感意外。首先是2011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被推迟到明年春节后,“华约”和“北约”于上周末刚刚公布的联考时间分别为2011年2月19日和20日。不言而喻,各大学校和考生用于自主招考和高考的复习配比时间,必然会因为这条新政而作出调整。 11月19日,教育部出台规定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取消奥赛获奖者推荐保送大学的资格,同时调整体育项目加分。此后一周,教育部又出“新政”,要求明年的小语种考试全部取消单招,改为在全国统考生源内进行本科提前批次录取。 “考试时间说改就改,考试科目当年说停就停,这也太突兀了吧!”在互联网的考试论坛上,有网友直接批评主管部门“动作太快”。 Tags:高校,自主,招考,政策,变脸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