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态势,构建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用高质量的教育实现大学使命的关键所在。 一、以建设复合型教师团队为突破口,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之基。教师队伍是大学提高质量、实现价值、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所在。教师队伍直接担当着培养数以万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重任,担当着把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使命。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声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实践证明,教师知识结构的复合度、知识转换的能力集,一要“文理”融合。要实现教师团队建设中跨领域的学科知识与能力结合,特别要用“文化组合”的理念,形成文理交叉的教学团队。不同学科专业教师形成的知识共同体所产生的思维启迪与脑力碰撞,有利于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二要“宽精”融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也要熟悉相关专业的知识。三要“师师”结合,创造专业教师与工程师、金融师和企业家团队交融的环境,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二、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突破口,将优化学风作为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之根。“学会学习”正成为获取生存机会和提升生存质量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称之为新文盲。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将可持续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将传授新知识和将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在E时代,尽管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但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作用,从“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结合上,通过优化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学会学习,教师要先于学生。面对欲传授给学生知识新度系数的提升,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此,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不能只关注课本,而忽视学生实际需求。教师应以争做学习型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变知识的灌输者和搬运工,为思考的激励者和新知识、新技能的引导者。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容器,为学习主体和学习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将教师从单纯讲授知识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和促进者。 培养学生自我、自主、自觉的学习,必须有集校风、教风和学风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支撑,它会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巨大无形力量,推动老师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教风与学风成为一种以文化为表象的促进力,并体现在创建学习型大学的行动中,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不再是一次性和终结性的活动,而成为将“以人为本”具体为构建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系统行动。 三、以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新度系数为突破口,将创新作为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魂。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维系的教学体系,展现了教学实际过程中的全部事理集。对课程、教材、教法等项改革宏观上要减政放权,微观上要变被动跟进为主动挺进。用“去行政管理”将教材与教法创新作为构建持续发展的动力之魂。具体做法:一是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在目前各种教材充斥市场,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下,要加强对教材选用环节的管理,增强鉴别能力。首先要以符合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其次要增加教材中知识的新度系数。二是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的设置应本着适应、协调、优化的原则,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抓住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的知识链,变拼盘式课程为菜单式课程设置,建立由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逐步实现教师由知识单向传授向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变。三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件件物品,而是一个个具有主体意识和独特个性的生命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不能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性和学生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做到灵活应用。四是教学时间的高效性。提高教学时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针对教师霸占课时话语权,紧抓课堂每一分钟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传授和学生获得不成正比的现状,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单方面追赶时间,将注重学生对学习的感受,对于知识深层理解融入教学过程。 四、以打造高效、现代、全方位服务水平为突破口,将优化环境作为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之力。大学环境是学校各项活动赖以存在和生成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优化环境一要转变管理观念,打造管理服务团队,用爱心、责任心、细心和耐心,为提高教学和人才成长质量服务;二要构建服务平台,实现服务的高水平和现代化。大学物质环境的优化不仅包括和谐、舒适和优美的环境布局,也包括先进的教学设备仪器、师生可以便捷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丰富的图书和电子数据资源建设,更重要的是教学管理及服务人员应掌握现代管理的各种技术设备,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反馈,为教学提供可持续增长的服务;三是优化精神环境,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美国教育家伯顿·R·克拉克曾经说过,“一个强大的院校神话,是储备在院校士气库存中的资源,是困难来临时可以取出使用以应付困难的银行户头。”大学精神环境这种无形的“场”对生活于其中的师生员工具有统领作用、巨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从而将大学卓越理念与各种活动的开展相结合,注重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维护,并将这种共同信仰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能力。 Tags:大学,可持续发展,四个,突破口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