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城市版图扩大 催生寄宿热:学生住校“一床难求”

日期:2010-11-10 10:33 阅读:

      杭州的城区在变大,交通拥堵,家长上班时间的不固定,求学的多元化,导致很多学生的求学路线也在变化,一些身处闹市区、不设宿舍条件的中学,最近屡屡收到学生们递交的住校申请,因僧多粥少,一床难求的现象,和每年争重高入学名额可以一拼。

       一个年级就有200多学生住校

       孙女士的女儿雯雯,今年从杭州文澜中学考入学军中学后,对她来说,初中住校了3年,高中开始走读了。开学第一周,孙女士夫妇得跟着女儿连轴转:6:00起床—晨跑—吃饭—6:40赶路上学。这么一来,雯雯到校是准时了,但原本8点半上班的孙女士不得不每天7点就准时出现在了单位。加上每天晚高峰接女儿回家,孩子在家学习也不能完全做到自觉,这样一盘算,孙女士觉得孩子走读的代价太大。于是几经努力,雯雯最后向学校申请到了住校机会,和4个同是杭州人的姑娘住在一个宿舍。

       住校以后,雯雯节省了大块在路上的时间。周一到周五,从早晨6点起床,到晚上8:50晚自修下课,雯雯和同年级的200多个住校学生一样,保持了平淡而有节奏的学习生活,状态让家长都很满意。

       据孙女士说,学校里想住宿的孩子特别多,有不少本地生的家长,把自己原有的房子租出去,再和孩子一起在学军附近租个房子住。

       住校生活学习很有规律

       杭四中高一女生金澜入学两个月,从市中心的家来到了地广人少的下沙杭四中,吃住行一切都靠自己来打理,全新生活方式让她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

       她给本报写来的住校心得这样写道:

       学校里每天抓得很紧,每天上课、晚自习、寝室内务,生活学习很有规律,一切都是那么紧凑。以前的我,做事松散,拖拖拉拉,现在可不一样了,一个寝室的6个室友互相配合,团结友爱,特别是晚餐后的一小段时间,大家洗衣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样,可热闹了。在下沙,还有一种快乐是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市中心体会不到的,那就是清晨从钱塘江上冉冉升起的朝阳和晚自习下课后能看到月亮和满天的星星,那真叫美!

       有了学校独立生活的锻炼,周末回家我会自觉地帮着大人做些家务,聊着各自在这一周的生活趣事,当然还会在一起疯闹或讲些笑话,有时星期六还会一起出外游玩,爸妈都说我住校后就是不一样了,懂事了不少。

       住宿床位为何“一床难求”

       事实上在杭州几所老牌的重点中学中,近年已先后有杭二中、杭四中、杭师院附中等异地重建成寄宿制高中,地方选在滨江、下沙、三墩等东、南、西不同方位。去年已动工兴建、计划两年建成的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新城校区,规划也是以全寄宿制为主,预计到时可能有48个班的规模。地处闹市区的杭州第十四中有近300个床位,但这两年常常一个年级就有300多名学生申请住校,由于申请人太多,学校干脆将住宿名额作为奖励好学生的措施之一。而浙大附中的200余张床位、甚至杭州高级中学的600张床位也同样供不应求,为公平起见,这两所学校均以路程远近为原则,照顾住得远的学生。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马里松告诉记者,学校近年在校内深挖潜力,通过宿舍楼改造等已腾出了600多张床位,看来也难以满足学生的住校需求。他分析,有几种因素促使高中生要求住校,一是随着杭州居住版图的扩大,很多学生居住的地方像滨江、三墩等与学校的确存在很大距离,有的来回一个多小时,住校是客观需要;二是现在有一批学生很特殊,他们的父母是外地人,平时也不在杭州的,但这些孩子从小就入读在杭州的小学和初中,按照政策可以就读杭州高中,光学军中学,每年这样的孩子要接收100多个,无疑高中就有责任安排他们住校;三则现在市区交通拥堵,家长接送存在困难,让不少原可以居家走读的学生希望能住校学习。

Tags:城市,版图,扩大,催生,寄宿